庇護就業搭配園藝治療 助天公之子自立
【記者陳星妤、張芷馨/彰化縣報導】阿吉是一位於慈恩庇護休閒農場工作的員工,從小學三年級就在這邊生活,是一位身心障礙者。曾經因為吸毒、酗酒而身無分文的他,在慈恩庇護休閒農場培養了一技之長,也學會液肥製作、植物的病蟲害照顧等園藝相關事務。
陽光與風 最自然的療育
慈恩庇護休閒農場由彰化縣私立慈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成立,二〇〇四年開始運作。基金會前身為老人養護中心,因緣際會下,收留了四十多位的身心障礙遊民。在照顧的過程中,理解到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董事長李金水便決定創立基金會及庇護休閒農場,提供身心障礙者照護空間及培養其自立能力。
庇護休閒農場主要針對身心障礙者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李金水發覺身心障礙員工因為從事園藝工作,身心靈方面均獲得提升,情緒趨於穩定,服藥的劑量也逐漸減少。與專家討論後,決定將園藝治療及庇護就業結合,使身心障礙者不僅能在農場中透過學習園藝、飼養動物等相關事務來達到治療功效,也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使其能夠在太陽及草木的薰陶下陶冶心性,也擁有獨立自主、諸事靠己的能力。
↑慈恩庇護休閒農場工作內容。製圖/陳星妤
耐心和關懷 與身心障礙者相處的不二法門
在庇護農場中,許多個案都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故事。因為母親及手足具有智能障礙,而在小學時被遺棄至街頭的阿吉,出生於彰化縣芳苑鄉,經過社會局安置後輾轉來到庇護農場,從小在此長大。長大後的阿吉,曾經三進三出庇護農場,因為定性不夠而一直無法在這邊穩定工作、生活。在外的阿吉因誤入歧途,曾經面臨欠債、吸毒、酒駕而吊銷駕照等困境,而阿吉在今年發現室友猝逝、身上資金不足,最無助時,他選擇回到庇護農場尋求協助。
經過評估後,庇護農場認為阿吉仍然具有正常工作的能力,也能將交付的任務做得很好,唯一較為可惜即是缺乏持續力。阿吉需要大量的關懷及陪伴,需要一位能像母親一般的角色能夠督促他。 多番思考後,庇護農場決定聘用阿吉擔任基金會的送餐員,為獨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務。但因阿吉駕照遭到吊銷,也經過了五六次的考照失敗,最後在社工陪讀下,阿吉才成功獲得駕照,開始了送餐員的服務。
「這樣的過程其實很困難」李政勳說,比起其他送餐員一天能夠送五六十個便當,阿吉在初期只能夠送三至五個便當。現今的阿吉仍在努力當中,但李政勳認為只要個案能夠努力,搭配庇護農場給予足夠的關懷及陪伴,就算是再微小的進步,都一樣值得感動及鼓勵。
↑身心障礙者從事工作中。照片提供/慈恩庇護休閒農場
透過評估 量身打造單一計畫
每一位身心障礙者的生命歷程及經驗都不同,他們在來到庇護農場前,會先透過彰化縣勞工處評估身心障礙者是否適合在此工作。而身心障礙者進入庇護農場工作後,會由就服員為身心障礙員工打造專屬個別計畫,並思考要使用何種方式指導個案,使其能夠達成初步計畫。且農場會在每年年底結算計畫、查看執行成果,來依照成效調整計畫及擬定後一年的計畫與目標。
身心障礙者在庇護農場中,需要學習植物及施肥等相關知識,也會透過種植無花果、百香果等蔬果學習基本栽種技巧,奠定基礎。而庇護農場中也開設商店,販賣農場內自產的蔬果等、與學校等機關配合生態導覽,透過與外面的人接觸,身心障礙者能夠社會化,也能夠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為了讓身心障礙者能夠穩定就業,農場也會透過職務再設計的方式,透過重新設計或安排身心障礙者的職務流程、改善工作環境、提供身心障礙者相關輔具等來協助身心障礙者增加工作效率。搭配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在此工作的身心障礙者,都擁有不同的培訓方式。
身心障礙者理解的範圍有限,老師需要依照個案的情況進行調整,並為其量身打造屬於他們之間的溝通方式。而要如何讓身心障礙者保持對於工作的熱誠及持續性,也是庇護農場中遇到的重要課題。庇護農場場長李政勳認為,需要給予個案不斷的陪伴及關懷,才能夠讓身心障礙者擁有繼續前行的力量,不半途而廢。
↑學生參與生態導覽。照片提供/慈恩庇護休閒農場
更多期許 更多展望
在未來,庇護農場會持續推動身心障礙者的庇護就業。希望能夠讓這些「天公之子」敞開心胸、學習工作技能,逐漸邁向獨立自主的康莊。
透過希望園藝治療及輔助就業,基金會希望身心障礙者能將這裡當作專屬於他們的家。「希望他們在開心、難過的時候都能記得這裡。」李政勳表示,他希望身心障礙者在庇護農場工作時,都能體會到歸屬感,也認為身心障礙者在這邊工作、培養技能的同時,那些在庇護農場中與大家相處的時光,也是一樣具有意義的。
採訪側記
這次我們使用視訊採訪。雖然遠距,卻無法掩蓋受訪者們的熱情,也從中體會到庇護休閒農場於身心障礙員工內心的份量。庇護休閒農場用最自然的方法療育他們的身心,並培養他們能自力更生的能力,使我們理解「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的真正意義。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