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運咖」到青年里長 重回社區記憶的溫度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張雅宣、張君綺/台北市報導】在一次次的社運活動中,鄭允強里長體認到自己總是關心國家大事、社會議題,卻沒有停下腳步看看自己所生長的家鄉,對於土生土長的金龍里事務一無所知,毅然決然返回家鄉,投入里長工作,展開多元社區營造計畫,像是「長者共餐」、「友善貓狗街區」、「田園城市」、「生態復育」、「金龍路故事街一號文史保存計畫」等,並將里長的職責當作是另一種社會運動。

青年里長放下執念返回家鄉

內湖金龍里里長鄭允強,畢業於玄奘大學新聞系,出社會後的主要職業是一名電腦工程師,但因擅長於洞察社會及國家間的議題,因而致力於各種社會運動,「一個月休假十天,有九天的時間我都是在街頭上度過。」鄭允強表示,從二O一二年的反媒體壟斷開始、苗栗苑裡反瘋車、苗栗大埔事件、台南鐵路東移美麗灣,以及華光社區迫遷案等等,他從沒缺席過。

「經歷過這麼多的社會運動,我們關懷很多社會上不公義的事,也關心了很多別人家的問題,但你什麼時候關心過自己家的問題?」鄭允強表示,他在二〇一三年七月,參與苗栗大埔事件抗爭後的夜晚,與一同參與社運的夥伴小酌後,空虛感油然而生,這時他恍然大悟,他為了國家事頭破血流賣命地去擋砂石車,甚至是在一次參與樂生療養院拆遷抗爭的時候,被員警載到偏遠的地方,而鄭允強被員警丟包的地方,正是他的家鄉──內湖碧山巖,經過了他的家門口,但他卻對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一無所知,這正是真正讓鄭允強回到社區的關鍵。

鄭允強開始思考,除了賺錢之外,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還能夠做一些什麼事情,是對這個社會有幫助的?擔任工程師期間,一天工作高達十二個小時,「我每天回家,除了用鍵盤關心各個地方議題之外,把家裡當宿舍、左右鄰居也不熟,我到底在幹嘛?」鄭允強表示,他希望也能夠為自己的家鄉金龍里,做出實質的貢獻。

他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金龍里,並將參與社運時所運用的模式、同樣的訪調小組,帶回金龍里,把這件事情複製回自己的家鄉,開始瞭解金龍里的來龍去脈,並且深入了解其文化歷史。鄭允強回到金龍里後,開始做內湖區的在地訪調、開始認識鄰居左右,展開對社區及居民們的服務及關懷,立志讓金龍里變得更好,他帶著問題意識,發掘問題,以及保留下來本來就很棒的東西。鄭允強說:「你來自故鄉,應知故鄉事。」

金龍里早期的歷史足跡 

金龍路於一九八二年新建,早期為灌溉溝渠──番仔溝,兩旁都是農田,現今的金龍路已經被兩旁的都市叢林所取代,「我們希望推行文史保存為出發點,在地方上創造共感。」鄭允強表示,不想再看到歷史消失,想要找回土地初衷的感動。

在一九五〇到一九八〇年代,金龍路周遭為農村,鄭允強希望能夠找到當時的景象風味,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拼貼在一起,模仿清明上河圖的方式,把它構成一張圖。鄭允強表示,如果你不說、我不說、長輩不說,未來就沒有人知道在地的故事,所以我們希望為未來留下一筆金龍路的發展脈絡。

↑早期內湖農村景觀。圖片提供/湖光山色話內湖

「擔任里長是自我救贖的過程」

其實鄭允強的人生規劃裡,並沒有出來選里長這件事情,而是因為在苗栗大埔事件中,他與夥伴推行了「希望農場」的子計畫,在苗栗大埔附近的空地種植小樹等綠色植物,他表示在這個案件裡受害者高達二十四戶,能不能留一點希望給這個土地?能不能留給土地一點呼吸的空間?就像內湖區,大家都說內湖區好山好水,也好適合退休生活的地方,但是為了要容納更多的人搬進來,鏟掉了不少的山坡地去蓋高樓大廈,而那些山坡地通常都是水土保持地。

在那次計畫之後,很多街頭上的攝影夥伴以為怎麼鄭允強消失了?是結婚生小孩,還是為了工作壓力,還是為了賺錢沒辦法來了?「不是,我只是回到了我的家鄉,臺北市內湖區金龍里。」

鄭允強開始做訪調、開始做研究、開始跟左右鄰居聊天、開始去認識這些從小到大都看著他長大的人,鄭允強說:「把這些我們原生應該有的東西,慢慢的找回來,這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解決我自己的空虛感。」在這個過程中,鄭允強也發現其實金龍里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等待著去解決。

在透過周遭鄰居訪調後,鄭允強將提出來的所有問題,扣掉意識形態、扣掉天馬行空的事情,剩下的整理成一份企劃案,分為短、中、長期一步步來實施。鄭允強主要發現的問題,包括像是金龍路無障礙空間、友善貓狗街區、氣爆安全問題等等。

其中像是友善貓狗街區計畫,試圖推行「TNVR」,即誘捕(Trap)、結紮(Neuter)、接種疫苗(Vaccinate)、原地回放(Return),當時還不是里長的鄭允強,寫了一份企劃案,並將此企劃案送件給當時的老里長,當時他一開始想法是希望能夠一起合作,鄭允強說:「不用麻煩里長,我們有個年輕團隊,我們來做,但是我們希望里長能夠提供我們一些建議,能夠讓我們做得更好。」然而,鄭允強一個月後再去拜訪老里長,那疊企劃案仍放在原位,沒有翻過的痕跡。

「如果你不是里長,你不是一個有職務、有位置的人的話,你不能做事嗎?」鄭允強被當時團隊的夥伴慫恿,叫他出來選里長,他來當主要的推行者,鄭允強先從思考面做改變,居民們自動自發就可以讓友善貓狗街區、無障礙空間這些事情,自然而然的產生。「我們希望改變的不只是制度而已,更重要的是觀念。」透過與里民協作,鄭允強也順利完成無障礙空間及友善貓狗街區計畫。

推行多元政策 引領里民找回記憶

鄭允強從二〇一四年當選里長起,分別推動了「長者共餐」、「友善貓狗街區」、「田園城市」、「生態復育」、「金龍路故事街一號文史保存計畫」等社區活動,除了能夠活絡金龍里民間的情感,也能夠促進社區間的交流。

由於鄭允強體認到金龍里的老年人比例佔多數,上任率先推行「長者共餐」,主要讓里內的長輩們能夠跨出家門一同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熱絡情誼,並且學習更多的新知。

↑金龍里長輩們一同享用餐點。 圖片提供/金龍里森呼吸

「我們希望找回當初本來很好的環境。」鄭允強說。內湖區的碧湖國小背後就有很大的後山,擁有很好的自然環境,在「田園城市」計畫中,由社區長輩們一起種菜,收成的菜再為參加「長者共餐」的長輩們加菜,以友善土地的方式,在金龍里產生一個善的迴圈。

↑金龍公園改造計畫,未來預定將此地作為「金龍蔥」種植地。圖片提供/金龍里森呼吸

↑金龍里提出「金龍公園改造計畫」,辦理執行進度釋疑與現場會勘。圖片提供/金龍里森呼吸

金龍里許多過往的歷史故事與文化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民眾淡忘,故希望推行以文資保存為出發點,特別推行「金龍路故事街一號文史保存計畫」,且分為整備期、宣傳期、及活動期,在前期先做分析,分析出金龍里的優勢與弱勢,而金龍里所受到的威脅,正是內湖區有許多歷史建物遭拆除,其中像是「內湖庄役場」,因存在沒有超過十八年,而被除名於台北市的歷史建物之外。

在活動期分為四大階段,首先舉辦三到六場的工作坊,讓在地耆老說故事給年輕人聽,同時搭建交流平臺,經由考據過後,把這些口述歷史編列成冊,命名為「金龍記憶拼圖」。再由美術老師找到記憶拼圖當中,一九五〇年到一九八〇年代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農村生活,拼貼出一張「金龍上渠圖」。

↑實驗工作坊活動照。圖片提供/鄭允強

除此之外,還配合內湖碧湖國小學童們,將專屬於金龍里的「金龍上渠圖」完成上色,目的是希望以低涉入的方式,讓學生們產生歷史的共感,鄭允強說:「未來他經過金龍上渠圖,他可以炫耀說這塊田是我著色的,當旁邊的人問他說:『你在畫什麼?』他就不得不必須要瞭解這一段故事。」除了讓學童們共同拼湊金龍里的歷史,也達到紮根的目的,成品將會在捷運站內呈現,原預估2二零二一年完成,因受疫情將會順延至明年。

↑由金龍里民一同合作,紀錄1950年代到1980年代,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農村生活,完成「金龍上渠圖」。 圖片提供/金龍里森呼吸

未來金龍里的長期計畫,鄭允強提到希望能夠催生「文化金龍商店街」,以文化基底做永續發展,打造多元的文創商店,讓大眾能夠在未來,一起看見金龍里真正的在地故事。

採訪側記

侃侃而談的鄭允強里長,一坐下來就從社運經歷談到擔任里長心酸血淚史,滿腔熱血的他,把在參與社會運動的這股熱情,也拿到金龍里來服務社區與里民,親力親為的為金龍里付出,拾獲屬於金龍里的記憶溫度!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43則報導
2,347則影音
72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5

SEAMi望見書間 移民工的多元文化客廳

2024-12-02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26

變裝皇后飛帆 用炫麗表演推廣性平教育

2024-11-29
瀏覽:
2,414
推:
2
回應:
0
3:01

百合協會家訪新住民 協助解困圓夢

2024-11-27
瀏覽:
3,462
推:
2
回應:
0
3:02

愛滋小組創品牌 推同志性健康與愛滋教育

2024-11-25
瀏覽:
3,362
推:
0
回應:
0
2:26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瀏覽:
5,093
推:
1
回應:
0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5,038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7,406
推:
11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12,949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841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4,342
推:
0
回應:
0

從「社運咖」到青年里長 重回社區記憶的溫度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964篇報導,共13,19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964篇報導

13,19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