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上的保護者-運動防護員
運動場上的保護者-運動防護員
2020東京奧運,台灣奪得了2面金牌、4面銀牌、6面銅牌的好成績,除了選手本身的努力之外,還有很多背後推手,東奧代表團醫療長、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長林瀛洲表示,因為疫情,出發前非常緊張,不只是影響健康,也會影響到選手參賽的資格。萬一選手確診,就必須隔離,同進同出的密切接觸者也得隔離,導致都無法出賽。因此,醫療團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治療運動傷害之外,賽前、賽後的照顧、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維持運動生涯也是一大重點。
圖為西班牙帕拉羽球二級賽/林嵐琪防護員提供
容易被忽略的運動防護員
多數人會將焦點放在賽事本身或運動員身上,但在運動場上還有一群不容忽視的人們,那就是運動防護員,在東京奧運結束後,李洋、王齊麟跟媒體表達:「希望可以重視這些後勤人員的待遇與福利。」戴資穎也感謝了她的防護員,郭婞淳感謝她的物理治療師。漸漸地,防護、物治團隊開始受到重視,這些都不是單純在工作上的配合夥伴,而是非常緊密的一個關係。
防護產業不受重視
參與巡迴防護員專案的林嵐琪(新竹縣東泰高中防護員)表示:其實社會還不是很重視防護,運動防護是一個新的概念。以需求面來說,大致分為幾個面向:國訓中心、基層的巡迴防護員;台灣近年來的職業聯賽增加,這創造了一些職缺、醫療院所、個人工作室、健身房。以供給面來說,每年考取防護員證照的人數,以一年兩次計算,以現在的通過率而言,每年大概會有至少五十位獲得證照。所以擁有防護員證的人數是足夠的。但相對是職缺上,可能會有不足。
守護全國運動好手 運動防護人員巡迴服務計畫
運動防護員產業過去時常被忽視,找不到能夠尋求協助的管道,領有防護員證照的人數遠不及市場上的需求人數,也造成許多城市差距及校園中的斷層。在校園當中運動防護員比例明顯偏低,學生族群無法受到保護,造成許多學生長期暴露在高危險環境中。
透過運動防護人員巡迴計畫平衡城市差距及校園中防護人員的數量差距,於校內設站,輔導聘用運動防護員進駐,平時進行例行性選手運動防護工作、支援鄰近體育重點學校運動防護事宜。讓在校學生都能夠理解運動防護的重要性,防護員能夠保護小選手們,讓他們不會因為受傷就無法比賽,也能夠理解要怎麼處理狀況,並從中學習而更懂得怎麼保護自己。
除了校園巡迴防護員,亦於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等重要賽會以外勤支援的方式隨隊服務,近年包括國訓中心、職業聯賽球隊、醫療院所、個人工作室及健身房等,都有運動防護員身影,有助於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生職涯的規畫發展。
運動醫學團隊 助選手發光發熱
中華隊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奪下12面獎牌,創下史上最佳紀錄,而在選手背後默默付出的,是運動醫學團隊。長庚醫院自2014年起推出運動醫學公益計畫,打破企業贊助選手代言的模式,將資源用在醫療上,成立跨科別團隊,以全面性的方式,讓選手在賽場上發揮最佳實力。長庚跨領域運動醫學團隊服務對象涵括頂尖選手、潛力選手及校隊,主力科別為復健科、骨科、中醫科、精神科。除醫師外,還加入心理師、營養師、藥師等成員,甚至還有運動防護員,主要角色是陪著選手訓練。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