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詠晴、林昱萱/基隆市報導】「它只是醜了,不代表不能吃。」因為有著惜食理念,吳欣敏在創立咖啡廳時就選用市場販售的醜蔬果,而在基隆漁港旁開店的她,發掘出海菜、吉古拉等當地特色食材,並融入到料理中。此外,身為泰雅族的吳欣敏也決心在餐點中添加部落香料──馬告,研發出傳承部落回憶與在地正統的特色料理。
找到醜蔬果的幸福出路
走進位於基隆海港旁的一家咖啡廳,印入眼簾的是牆上的壁畫以及茂密的盆栽,而這家「找到幸福咖啡廳」是由泰雅族原住民吳欣敏(亞文•瓦旦)在二〇一六年所成立。
「水果傷害沒辦法選擇,但我會挑比較醜卻是堪用的水果。」每當走到菜市場選擇食材時,總會看到一些賣相差的蔬果,對吳欣敏來說,這些蔬果雖然有痕跡、坑洞,但並非不能食用,於是只要市場上有販售時,她都會優先選擇這些格外品。
起初,吳欣敏只關注於有機農業和友善環境等議題,在友人的介紹下開始加入惜食行列,不僅食材上會選用一些外表受到傷害但可食用的醜蔬果,在出餐時也會向客人介紹每一道菜品,並提倡減少剩食、宣導惜食理念。這些所使用的格外品,通常都是在附近的菜市場購買,但吳欣敏也和我們說道,格外品並非每天都有,一般店內所配置的食材還是有固定的量,不太可能會因為今天沒有格外品就不出這道料理,除非屬於特定品項。
吳欣敏在台北從事資訊行業十多年,因為思鄉及想照顧家人的緣故,辭職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基隆。吳欣敏說,咖啡廳是他年輕時的夢想。當她有這個想法時,選擇一邊工作,一邊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烘焙、調酒,陸陸續續也已學了七年,如今的她試著追求創業目標,一步步執行。而為了延續對餐飲的熱愛,在二〇一五年開始裝潢咖啡廳,並於二〇一六年正式開店。吳欣敏將名字取為「找到幸福」,意指人們在找到這家店時也能有幸福的感覺。
↑找到幸福咖啡店的創辦人吳欣敏正在製作特色飲品馬告檸檬咖啡。攝影/楊詠晴
嚴選在地新鮮食材 添加部落天然香料
在使用格外品的同時,吳欣敏也在思考如何研發在地料理,創造出與在地人共情的美食佳餚,她表示,在這個地方長期發展是她的首要目標,因此她需要採集在地的人、事、物,打造出屬於當地的人文風味。她走訪了許多在地的菜市場,與市場阿姨聊天中從而得知他們會使用一種在地食材,名為海菜,因為此處位居港口,偶爾當地居民會到和平島附近採集海菜,可配飯食用;此外,基隆港灣的另一種特色是當地漁船會去捕撈透抽,而透抽也成為當地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之一。除了上述兩種食材,還有一種是基隆港灣著名的特色小吃──吉古拉,是以新鮮的魚漿裹在鐵棒上,並且使用炭火來烤,也因為過去的人使用是使用竹子,因此它也可被稱為竹輪。吳欣敏將海菜、透抽、吉古拉加入到餐點裡,研發出透抽煎餅、海菜拿鐵等等。
除了使用在地食材外,吳欣敏也在產品內添加泰雅族的天然香料,將部落農民所種植的香料帶入城市中,她告訴我們,幾年前與部落族人到山上採購野生食材時,在食用時就會順勢採集山上的天然香料,而這些天然香料相比人工香料,更加有口感與味道,也可作為有機友善的農產品,吳欣敏選用部落香料是希望能傳承祖先智慧,將山上故事告訴世人或是後輩,讓大家了解過去部落農民是怎麼生活,以及使用這些香料。
而吳欣敏也在種種經驗下了解到許多部落的食材運用,相比於人工產製的鹽巴,吳欣敏選用一種天然的植物鹽,此植物名為羅氏鹽膚木,部落農民一般稱作漱鹽巴,鹽膚木果實具有鹹味,因此也成為吳欣敏日常使用的香料之一。其中,最常應用到餐點裡的是「馬告」,馬告是泰雅族裡的日常香料,馬告可被稱作山姜子,此香料帶有少許薑和檸檬的香氣,部落裡的人會把它拿來醃肉或是放入湯裡,與部落作法不同的是,吳欣敏將馬告添加在研發的米餅上,又或者加入飲料中,製成馬告檸檬咖啡。
↑具有泰雅族特色的天然香料馬告。照片提供/吳欣敏
↑找到幸福咖啡店的特色料理,透抽煎餅、馬告檸檬咖啡以及海菜拿鐵。攝影/楊詠晴
有著一顆熱忱的心 期望與部落農民互助合作
吳欣敏雖然是在基隆出生,但原生部落位於台中環山,偶爾她也會回到部落幫忙農民耕種,她說,「我到部落的時候有看到一些在地狀況,平時大家都會種植高麗菜、水蜜桃、柿子等等,但因為現在大自然的變異快,幾乎不會下雨,從而導致水果收成不好,農民的經濟壓力變很大。」而吳欣敏也提出採用水果套袋時常見的問題點,雖然套袋主要目的是保護水果,但套袋也有可能不慎傷到果柄或果梗,因而引起落果,水果在生長時持續受到套袋擠壓,而讓水果產生壓痕變為次級品。再加上部落農民一般都是小農,多數時間都在進行收成、拔草或是果樹的梳理,並沒有時間去推廣自家農產品,因此,想為部落農友付些心力的吳欣敏就將家鄉水果帶至平地,替他們宣傳行銷。
兩年前吳欣敏為了幫山上的叔叔賣有瑕疵的梨子,她將這批梨子取名為「上帝給的刺青」,販售給身邊朋友。而今年吳欣敏也開始與農民洽談合作,採用代工的方式,請農民寄送水果到代工廠加工成果乾、果醬,果乾可添加在水果茶裡面,加工完的產品再放置店內實際運用。
由於吳欣敏本身是泰雅族人,對原住民生存與居住議題方面也十分關切,她發現在基隆的八尺門地區有一棟原住民海濱國宅,整棟建築設施老舊、環境也較為髒亂,大多數居民是從花東地區外移來的阿美族人,他們雖居住於此卻沒有受到更多關注,而為了盡可能幫助到這些阿美族人,她將店面開在聚落附近,不只能幫忙販售原住民工藝產品,鄰近也有原住民文化會館,可以一同舉辦部落活動。偶爾吳欣敏也會參與一些市集展覽,在市集上推廣山上的農產品,再將從市集上學到的行銷經驗,傳授給部落農民,和他們講述如何加工農產品或是包裝販售會遇到的問題。
「推廣這件事其實就跟創業一樣,是需要遇到有相同理念的人,我在這兩、三年也不斷上去說要不要參加分享會,可以一起合作,那農友有時間聽我分享的話就讓我覺得有進步了。」目前吳欣敏也極力推廣農友間互相合作,她期望未來能帶動更多部落農民,提高他們的收入。
↑找到幸福咖啡店參加市集的活動照。照片提供/吳欣敏
提倡減塑、友善與在地人共生
「找到幸福」咖啡廳的理念是減塑環保、有機友善與在地共生,店內佈置與其習習相關。比如店內擺設的漁網燈是早年在地人常使用的補漁網,吳欣敏將它延伸成新的文創品;牆上的插畫是一個小孩坐在鯨魚上,以此代表鯨魚承載著我們的生活,而頭頂上的塑膠袋也能提醒人們減塑,與大自然生物共存;另外店內的編織品也是利用二手毛線和衣服,製作成的海底生物。
對於目前咖啡廳規劃,吳欣敏表示未來會再安排一些環保課程,近期她有開設環保木工課,教導學員透過二手材料去製作手機架,以及利用老舊藤木編織成花器,她也期望能讓更多人參與課程,實現環境友善與在地共好。
↑廢棄漁網改造製作而成的漁網燈。攝影/楊詠晴
↑提倡減塑與象徵環境共生的壁畫。攝影/楊詠晴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我們到了基隆海港旁的一家咖啡廳,雖然室內空間不大,但卻有著滿滿的人情味。老闆娘特地招待我們幾道特色料理,有海菜拿鐵、馬告檸檬咖啡、透抽煎餅,而我們發現每道料理品嚐起來皆有著不同的風味,尤其是將部落傳統香料與當地食材結合。此外在採訪完後,了解到老闆娘是個溫暖且有愛心的人,這也更讓我們相信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溫度的。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