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貧困的實況」觀後心得

2022/05/25 11:54
2,27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作者:江心怡

你覺得人生富有的價值是錢,還是快樂?在觀看「貧困的實況」影片前以為看到的會是部社會對弱勢不公平的批判影片,反觀的卻是整部影片都跳脫悲傷的代名詞「窮」,取而代之是片中所定義的「缺乏」,我看到的是有一群人在追求金錢以外更重要的事,是推動族語溝通,是落實部落農田復耕、保種,是跟台鐵爭取無家者的友善置物空間,是培育社區再造將在地文化轉譯轉化……等等,他們是既快樂又努力不懈地朝著讓社會或生活更美好前進著,讓所有人都看到,人人都是改變的力量。

從一個口罩5元到現在快篩試劑從單支360元欲降價到百元,這些疫情之下的必需品價格對大多數人都負擔的起,社會角落的邊緣化人們,就單支快篩試劑的價格而言,已是他們一日三餐費用,「缺乏」是如此輕易而承重,究竟我們能幫忙什麼?以下就多方面向來探討:

一、資訊流通且對等:當我們每天還能透過多方媒體訊息去追蹤確診案例的同時,對於無家者或獨居老人,他們又是該如何在這艱困的疫情底下自處,除了無法得知防疫資訊自保外,亦可能造成疫情破口,除了有勞政府所屬社工機關(構)及里長的宣導及關懷,在公眾場所張貼相關資訊增加曝光度,更有賴於左鄰右舍及愛心大眾組成社會安全網一起關心。

二、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職訓立意良善,但卻需受訓結束始得領取補助,無法即時解決無家者每日現金需求,可改由導覽、單場活動工作人員、大誌雜誌販售等入行門檻低的工作,進而結合他們自身專長媒合,讓他們能找到長期工作,重新跟社會接軌。

三、利用跨世代語言達到文化傳承:善用分享平台youtube及抖音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讓原住民族的小朋友覺得用族語溝通和餐桌上的特有作物是很酷的東西,讓年輕人翻轉老文化新社區,復古的老靈魂也能很時尚。

如同片尾講師解讀「困」字,被框架圍繞的樹木,如何將樹苗茁壯突破框架,才能扭轉未來,我們不用成為誰的理想,要做多偉大的事,想想自身現有的資源以及能為需要的人們給予哪些支持與肯定,如果大家都有餘裕去幫助和貢獻,讓這世界千瘡百口的傷口都能開出花再結成果,關注社會角落的人們為他們注入多一點溫度,這個冬天將不再那麼嚴峻,春天也就近了。

※你還沒看過紀錄片嗎?
影片網址:https://reurl.cc/g0El4p 在此,歡迎點閱並傳閱出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