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會館 打造失智症患者喘息空間onTV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張芷馨、陳星妤/台北市報導】「你要喝咖啡嗎,這幾個字我等一下就忘了。」這是失智症患者常見的症狀之一。班長,是一名年輕型失智者患者,十幾年前因心肌梗塞造成血管性失智症。因緣際會下,他來到台灣失智症協會參與課程訓練,也學習如何製作咖啡、餐點,目前正在Young記憶會館擔任外場員工。這是一家員工由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所組成的咖啡廳,他們雖然動作緩慢,餐點偶爾會送錯,依舊盡力做到最好,也在此開啟人生新篇章。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避風港

Young記憶會館於二〇一八年開幕,由台灣失智症協會所成立。源起於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她發現年輕型失智者患者還有工作能力,​​ 便開始籌備開店計劃,想要為他們打造一個專屬空間,資金部分則由震旦集團傳善獎所贊助。當初的備案還有農場,透過與個案及家屬討論,加上職能治療師評估工作內容強度後,選擇成立較穩定的咖啡廳。

店內主要販賣咖啡、手作輕食、甜點,店員由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所組成,年齡層介於五十七歲左右,最年輕為四十六歲,最年長則為七十歲,目前仍在咖啡廳上班。而年輕型失智症是指六十五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之個案,這個年齡層其實是還有工作能力,礙於疾病因素,只好辭去原先工作。

↑年輕型失智症簡介。製圖/陳星妤

在Young記憶會館中,患者們能夠在此工作,藉由工作讓他們找回重返職場的感覺,也增加自信心。而他們不只會沖泡咖啡,從製作輕食、餅乾到外場接待、送餐、收銀皆為失智症患者工作內容。如此龐大的工作量考量到患者疾病因素,分工明確外,也會搭配店內工作人員協助,維持患者順利工作,並根據個案情況來做協助,提醒他們注意台階、桌號等等小細項,也讓整體運作更為流暢。

而咖啡廳員工「班長」邱孟暉,主要負責外場送餐工作,他在送餐時托盤都放有小卡提示桌位及品項,因送錯餐點、送錯桌號也是常發生的問題,故小卡提示讓錯誤率降低外,也減少客訴問題。班長也說,他很害怕服務不好被客人留負評,有時候客人看到他們送餐速度較緩慢,會想自己拿取餐點,但他仍堅持自己服務,在送餐時都盡心盡力,讓客人感受到他的溫度。

↑托盤上的小卡提示外場員工桌位及品項。攝影/張芷馨

不僅是咖啡廳 也是教室

特別的是,咖啡廳只在星期六營業,其他時間則為失智症患者課程,也稱為非藥物治療活動,課程內容也依照失智症患者程度及興趣量身定做。輕度患者可以設計體能訓練、舞蹈等動態活動,配合表達認知訓練、樂器演奏、家政手作等靜態活動,也讓患者從中活化腦部、肌肉,維持體能狀況,讓病情穩定、延緩退化。

而在咖啡廳工作教學方面,店內工作人員張育宸則表示店內員工皆從零開始學,起初工作人員先至熟識的咖啡廳、烘焙坊受訓,學會後再與職能治療師討論工作強度,安排細項工作後,再一步步教導失智症患者。因失智症影響,也會導致學習新事物困難,需要放慢速度,每一步驟都需耐心教導,也將店內每一類品項都製作成操作手冊,每一步驟都配合圖解,讓患者學習更順利,並根據個案學習進度調整教學方式。此外,也會觀察患者工作表現,根據身體情況來調整工作內容。

他曾經遇到一位個案,因隨著時間疾病愈來愈嚴重,從一開始無法泡咖啡、製作輕食會燙到,到後期病情加重,導致肢體不穩,在送餐時出現打翻餐點等等狀況。把咖啡廳工作當生活重心的他,每天出門前都會跟女兒說:「爸爸要出門上班賺錢喔」,漸漸也發覺自己再也無法工作,無法賺錢養家,導致心情挫敗也抗拒來上班。生活重心消失,影響生活調適上的心情,對家庭的影響也很大,而失智症患者如果足不出戶、沒有對外刺激,也會使病情退化更快。這時就需要店內同仁去與個案及家屬溝通,盡量維持個案原先生活步調,並幫忙調整工作內容。

↑失智症患者透過縫紉課程訓練手部肌肉。照片提供/Young記憶會館

走過鬼門關 工作得心應手

負責外場送餐的員工「班長」邱孟暉,幽默的他與顧客間談話有說有笑,難以想像他十幾年前因心肌梗塞休克昏迷二十多天,當時存活率僅百分之一,幸運的他走過鬼門關,卻因急救時間過久導致腦部缺氧,造成血管性失智症。昏迷多日醒來的他,發現自己連刷牙洗臉等日常小事都忘記怎麼做,剛開始家屬也不知道是失智症,朝中風腦傷的方向去治療復健,一年後經朋友介紹到台大身心內科檢查後,才發覺是失智症,並開始加入失智症協會參與課程活動。

對於失智症在工作上是否造成很大影響,班長表示咖啡廳的一切都讓他覺得很熟悉,沒有帶來影響。從開幕到現在已三年多,班長都在這工作,也融入生活步調中。雖然會忘記事情,但咖啡廳店內都標示明確,只要看著標示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我是在咖啡廳上班,而不是可憐我才來這裡」,這便是班長的心聲。咖啡廳在幾年前因新聞報導爆紅時天天客滿,這對員工也是很大的激勵,雖然忙碌卻很快樂。相反地,前陣子疫情影響也造成生意清淡,難免心情也會受影響,但他們更希望的還是社會大眾來這可以更認識失智症、了解他們的病況,前來光顧給予支持,而不是單純看他們可憐。

↑外場員工「班長」替客人送餐。攝影/張芷馨

社會對失智症的誤解

失智症這個疾病,外表很難看的出來他們有生病,在輕度時也只有談話中才會發覺異狀。這也使許多失智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思考表達較緩慢,遭到不友善的眼光看待。

而衝動、控制力差、發出怪聲音也是失智症的症狀,就曾經有個案在公車上坐不住,一直吵著他要下車,而家屬能做的也只有向其他乘客道歉,請他們包容,但也有不理性的乘客會言語攻擊,這也使家屬十分受傷,不敢再帶個案出門。

每個人都不願意天生有疾病,社會應該放下有色眼光,多包容體諒,言語攻擊並不會帶來正向,只會傷害到更多患者的自尊心。 而Young記憶會館也持續在做疾病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到失智症這一類疾病,也許社會對待患者就會更友善。

將有限化為可能

Young記憶會館的粉絲專頁上寫道:「也許,在疾病面前,多數人看到的是他們的限制,但在這裡,他們將有限化為可能。」或許我們曾認為人一旦失智將會失去以往的

生活步調,要放棄原先所擁有的事物,但在這邊,能夠看到每一位失智症患者依舊熱愛著生活,不放棄所有工作機會,努力學習新技能,透過一次次反覆去嘗試,久而久之也熟悉這邊的工作內容,工作越來越上手,也給他們帶來最大的鼓勵。

↑Young記憶會館員工大合照。照片提供/Young記憶會館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一踏進去咖啡廳,從提醒我們噴酒精、填寫實名制到點餐送餐,員工都十分熱心的來接待,並再三確認餐點是否正確,雖然他們動作比較緩慢,但感受的到他們是很熱愛這一份工作,也希望大眾可以前來光顧,給予他們機會。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349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300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2,913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727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7,000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28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98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830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848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記憶會館 打造失智症患者喘息空間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11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11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