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楊仲璜以愛作畫,關懷底層勞動者

2022/01/10 21:23
5,375次瀏覽 ・ 18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我毋是教學仔!』這是楊仲璜的初心,師大物理系畢業後到第一線教育現場,但不甘於把教師視為職業,而是把教育當志業。

 

       在壯圍過嶺海邊長大的楊仲璜,父親以木工為業,社會底層勞動者的艱辛,滋養著他對生命的愛與熱忱,『獨善其身』從來不在選項中,『兼善天下』才是終極目標,除了教育,對社會、環境、民主、人權等衝撞體制的議題與改革運動,都在他的生命歷程中留下深刻軌跡。

 

       『牽罟』和『掠鰻栽』(捕鰻苗),是昔日壯圍海邊常見的漁撈活動,前者仰賴集體人力,是傳統社會共同生產、共同分享的代表,後者冒著不可測的滅頂風險,是人與海戰鬥的典型,這些從小耳濡目染,關於人與海既戰鬥又共生的生活圖像,為楊仲璜鋪陳了創作的思路,也促成他以『生命之海』作為人生第一次油畫個展的主題。

 

        楊仲璜退休後開始習畫,師承被譽為台灣庶民畫家的黃玉成,黃老師表示欣賞畫作第一個看的是『畫面』,另一個看的則是『畫的裡面』,楊仲璜展出的十多幅作品,畫面寫實地記錄『牽罟』和『掠鰻栽』的過程,因此色調大都偏暗沈(當下天氣),盡是在慣常海岸地景中的平凡身影,然而『畫的裡面』滿溢的是悲天憫人的溫暖。

照片

       『鰻寮』是捕鰻魚苗者放置器具與歇息的帳棚,通常以帆布覆蓋搭設,回收的選舉與房屋建案廣告常出現其中,楊仲璜特意選取斗大的『幸福』二字,及『戶戶有車位』字樣的鰻寮呈現在畫中(見下圖左一),雖意在反諷底層的生活,其實沒有政治口號喊的那麼幸福,但也讓我們從側面看見楊仲璜的終極關懷~~一個讓人們都能過得幸福的理想世界。

照片

 

       楊仲璜退休後從衝撞型的社會運動退場,轉向柔性的社會改革,自許下一個階段想藉著藝文創作,一方面滿足自己的興趣,一方面傳遞公共性的價值理念,善盡身為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他引用梵谷所說:『沒有什麼比愛人更是一種真正的藝術』,未來擬繼續以木工、農人、教育現場及神祇廟宇等主題創作,畫身邊的感動,誠懇下筆。

照片

 

本篇報導由宜蘭社區大學『社區記者/影像志工社』採訪報導

參與人員

採訪攝影 /

朱芸賞 張貴娥 潘清溪 陳永松

游美蘭 蕭夙真 林敏華 林琨堯

旁       白 / 蕭夙真

剪       輯 / 林琨堯(dov)

文字撰稿 / 黃淑瑩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