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涵結合藝術與綠能 深耕永續教育
【記者黃詩惠、詹欣諶/台北市報導】盧子涵從國小就很喜歡跳舞,對於環境議題並沒有太多了解。在一次跟非常重視環保的爸爸討論到,每去一次練舞室,開冷氣又開燈,其實背後付出了很多環境成本。盧子涵便突發奇想,希望能將藝術展演與永續環境結合,讓自己熱愛的表演藝術與能源發展成為正向的關係。
綠能啟發之路 家庭的協助與支持
盧子涵的爸爸是一個非常重視環保的人,不管到哪都是盡量騎腳踏車,盡量不去耗費能源,也因為盧子涵的爸爸提出跳舞很浪費電的問題讓盧子涵重新省思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在綠能發展結合藝術的路上,盧子涵都是用盡全力擁抱自己的理想,做出最多的努力勇敢去嘗試未知領域,父母一直都是從旁給予協助與支持的角色,從來也不會阻止盧子涵去做她想做的事情。一開始盧子涵也不知道跳舞居然可以發電,但是不懂就問,把握機會努力去嘗試。
從身體出發 用舞蹈發電
大學就讀舞蹈系的盧子涵,畢業後就緊接著修習教育學程,之後就到國中、國小實習當表演藝術老師,一開始就是將自己喜歡的藝術結合教育,希望透過教育能讓孩子們能藉由身體用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一年後學校表藝老師實習結束,盧子涵便開始攻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藝術教育研究所,從這時候開始盧子涵就開始思考自己在舞蹈上可以有什麼突破、發展方向。在一次跟爸爸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到自己每次去練舞,就會不斷地耗費地球能源,舉凡燈光、冷氣、前台、後台·····,盧子涵便提出一個新想法:「那我可以用身體發電嗎?」於是她開始上網搜尋如何用人體發電,盧子涵認為身體就是自己最能自在使用的工具,那何不從自己本身出發?
勇敢嘗試新領域 出國探訪壓電板
一開始盧子涵在網路上查詢如何用身體發電,看到社企流有一些相關文章,發現台灣有一些藝術家將藝術結合綠能機械,進行藝術創作。偶然發現在國外有人用壓電板發電,發電原理就是當行人經過壓電板上就會產生三到四瓦的電能,而這些電能會透過線路傳輸到桌子內的儲電系統,人們可以自己攜帶充電線接上充電座(USB插槽)充電,然而這樣的設備在歐洲已經頗為盛行。
就讀碩一時盧子涵在網路上注意到英國一間公司Pavegn,他們在倫敦的大街小巷設置了七個壓電板駐點,盧子涵在碩一的時候決定把握當下的機會,向教育部申請大專院校的出國補助金,出國前事先查好七個壓電板駐點的位置,沒有一絲猶豫,就憑著一股莫名的傻勁勇往直前,盧子涵:「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叫做準備好了,反正做了八十趴的努力剩下的二十趴就讓勇氣去補滿吧!」
盧子涵分享自己的英國之旅。攝影/詹欣諶
盧子涵希望透過類似街頭藝人的方式表演,在壓電板上跳舞發電,每一個駐點停留十分鐘,並邀請路人一起加入。但當盧子涵到達第一個駐點時,卻發現壓電板早就被拆除了,盧子涵打電話到Pavegn詢問,對方給的回應是因為那是暫時的活動,因此活動結束就拆除了,但盧子涵一樣不放棄,每一個點都去找,每到一個點就打電話到Pavegn詢問,之後Pavegn邀請盧子涵到公司暸解壓電板的資訊,後來才知道,原來全英國只剩下一個駐點在伯明罕大學裡,握著手中最後一道希望,盧子涵馬上就準備前往僅剩的壓電板駐點。
伯明罕大學裡的壓電板設置在一座橋上,沒有額外遮蔽物,盧子涵就這樣曝曬在大太陽底下四小時,她開始了原定計畫在壓電板上跳舞。等到學生下課經過,好奇的問盧子涵在做什麼,盧子涵就會停下動作跟伯明罕大學的學生分享壓電板的資訊以及邀請路人一起共舞的計畫。這些學生都知道旁邊的桌子可以充電,卻不知道桌子的供電來源就是壓電板。去英國兩週的時間,盧子涵努力去嘗試之前從未接觸過的綠能發電,了解到國外是如何運作壓電板後受到啟發,盧子涵決定往綠色能源推廣的方向前進,將這份經驗融入教學理念,希望教育台灣的下一代能具備能色能源的觀念。
跨領域合作新契機 推廣綠能藝術教育
回到台灣後盧子涵注意到天下雜誌的CSR@天下,有舉辦一個U20國際青年論壇,這個活動是在找關心環境與社會議題青年,希望讓這些青年的想法有一個可以跟政府、企業家進行跨世代對話,為社會做出一些改變。盧子涵決定參加U20國際青年論壇,和與會者分享她到英國尋找能源板的旅程與收穫。在這次的活動中也認識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各路好手,與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合作,在CSR@天下所發起的「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實體策展上,與擅長饒舌的彭立言共同即興創作出融合饒舌、舞蹈與淡水河議題的表演,讓參與活動的人能透過藝術認識環境議題。
另外,盧子涵在台電電幻一號所舉辦了一場展演,台電電幻一號所是個科技互動遊戲的綠能展示館。盧子涵在人群中跳起舞,並且邀請身邊的觀眾一起加入表演,在場館內有「水力彈跳」與「風力舞踏」,當舞者與觀眾一齊在上頭舞動時,就會透過「能量手環」將數據存入放電場,進入放電場後可以看到能量的綻放以及綠能視覺效果。透過文字敘述或許較難以呈現出現場舞動帶來的感動,舞蹈藝術之所以能感動人,就是因為在人與人的互動之中能碰撞出新的體驗而令人印象深刻。
盧子涵在電幻一號所與小朋友在「放電場」互動。圖片提供/盧子涵
舞者腳邊圓形發亮的設施就是「風力舞踏」。圖片提供/盧子涵
盧子涵希望可以用open source開放分享的方式,把綠能結合藝術的方式傳播出去,一開始盧子涵也覺得跳舞怎麼會跟綠能相關,但越是背道而馳的事情碰在一起就有越令人驚奇的火花,盧子涵希望不只是藝術圈可以使用綠能藝術,其實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都可以透過盡量減少能源消耗的低碳創作一起對綠能藝術做出貢獻。
推廣綠能藝術從教育扎根
從英國回臺後,盧子涵受到壓電板發電可以產生綠色能源的啟發,她致力於推廣綠色能源的發展,除了在社會上努力推廣藝術結合綠能的理念,盧子涵現在任職位於台北市的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今年六月正式立案的體制外教育單位,在課程的安排上與一般國小不同的是:基礎課程舉凡國語課、數學課都會結合生態教育、體驗學習跟永續教育三個主要核心課程,希望課綱的安排讓孩子們能有更多接觸環境教育的機會。
盧子涵有自己的一套綠能藝術教學流程;首先,她希望孩子們能先從觀察與體驗去學習,先對綠能產品有初步認識與互動,親身去體驗。接下來,就是發展同理心,當孩子們在動手自己做出綠能產品時的感受,或是孩子們互動中會產生的同理心,再透過同理心去發現學習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最後就是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透過與綠能產品結合進行表演藝術創作。盧子涵鼓勵孩子們主動去創作,在課堂上有小朋友是用歌曲或是舞蹈去表現出自己對環境議題的想法,有小朋友利用自製的手搖燈結合自己的創意編了一支舞蹈。綠能產品可以不用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對小朋友來說不要去拘限產出實物,而是重點啟發他們創作的過程。
盧子涵現階段給自己三年的時間,她希望能將綠能藝術教育做出一點成果,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扎根永續環境觀念,讓更多人暸解新的教育理念,三年後盧子涵希望能補起自己科技背景不足的地方,到國外攻讀科技藝術相關的博士學位,將綠能藝術教育做得更加完善。
盧子涵給國小生的綠能藝術教學流程圖。製圖 / 詹欣諶
採訪側記
當天遇到受訪者盧子涵,真的覺得本人很親切,也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看起來只是個平凡的女生,也沒有說什麼多偉大的夢想,可是訪問的過程我感受到她滿滿的生命力、以及對事情的熱忱、對未來的展望,用藝術結合綠能,真的是很有創意的點子,學習教育的她也讓我覺得她一定是個學生都很喜歡的老師!當天是第一次採訪學到很多經驗也有很多不足,還好受訪者也十分友善~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