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露德協會朝露農場治療性社區成果發表(上)
《減害的實踐與行動歷程-建構個別且務實的復元之路》
分享者:露德協會副秘書長古佳蓓、社工師紀佩君
紀錄者:李珈旻社工師
- 2006年露德開始推動減害療法,2012年成立朝露農場,治療性社區即奠基於此。
- 減害治療性社區的彈性規範,考量個人、物質、狀態和環境,並強調社區學員的身分認同,允許差異存在,例如:每個人的期程皆不一樣。
- 12步驟團體應用於減害,落差之處為不一定都有靈性力量,也非自願團體,來戒癮的人不一定是自願的;也非封閉式團體,團體運作期間會有學員來來去去的現象。因此會進行滾動式調整,團體領導者從12步驟找出自我價值、生活規劃、自我接納、關係與自我覺察等主題,運用媒材進行經驗性活動。
- 減害團體是由學員自己確認要改變的議題,工作人員陪同完成目標,目標是獨特性並允許差異的;減害團體樣貌呈現多元性,有不同的物質種類與次文化。現在發展成以成員為主體的過程式團體,從提高覺察開始,擴展成員視框,互相提供想法與交流,進行開放式對話。
- 減害團體成效為提高成員參與主動性、戒癮目標更清楚、辨識自身戒癮階段,以及更清楚自己減害的目標與提升自我價值。
- 減害在朝露治療性社區的目標是更全人的、具體且清楚,因此會為自己的目標負責,增加積極度,對於藥癮復發的愧疚、自責減輕,更理解自己為何復發,而進行因應。另納入家庭工作,邀請家屬會談與辦理培力營。
- 朝露治療性社區面臨管理與個別化的拉扯,如手機、飲酒、課程參與等。另外進入社區的門檻低、挑戰多,例如身心狀況不穩定等,也導致團隊工作人員的耗竭,如何在因應個別化的複雜情況下堅持下去即是很大的挑戰。
- 朝露治療性社區現況與展望為身心症狀對團隊的挑戰、與學員更細緻的討論物質管理,以及與家屬、成員、團隊對於減害的理解更趨向一致,促進平等、開放的對話;另外工作團隊的身心平衡,如何因應成員的衝突與無力等。
回應者: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茄荖山莊 黃耀興莊主/職能治療師
茄荖山莊前3年一直無法突破13位成員的狀況,在治療與管理的成分有所拉扯,個人觀點以治療49%,51%管理成分。家屬、成員、團隊對於治療性社區的精神與內涵是否有所共識,強調互助、承擔責任,彼此同理,也嘗試冒險等精神,另外在進退階的制度也是,強調權利義務。成員剛進到社區其實是缺乏動機的,如何安定成員,初期是否能規範行事,即很重要。個別性與團體性治療,熟重熟輕?該保留一開始的型態嗎?要用治療者的語言或他們的語言?如果以個案的語言就會維持在他們的樣貌,因治療性社區的相處期間很久,因此正向氛圍、想法就很重要,所以是團體影響他,非強調個別,團體相對重要。最後,治療的結果往往會遇到復發與失足,因此每個機構容許程度多少很不一樣,舉例如果在社區打架就要離開,後來打架就分等級,是否要給機會留下來等,考量其犯後態度比較重要。
《在自然中重塑自我-多元有趣的全人處遇》
分享者:朝露農場主任伊魯秀一、專案經理彭允中
紀錄:李珈旻社工師
- 朝露治療性社區三年合計服務人數23人,治療性社區在自然田園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建構成員恢復正常生活作息。服務核心在互為主體,透過勞動、營養餐食,知識學習等提升成員自信,並利用團體生活實際操練人際互動。
- 朝露治療性社區透過農作,汗水的流動與農務,在每個人負責的小小田園裡,多元嘗試,歡樂收成。農務是非常結構化的事宜,而這正是成癮者真正失去的東西,他們失去了家人、工作與自己,他們更需要重新開始理解,工作及生命的結構。
- 朝露治療性社區的學習地圖與八方療育策略,透過多元學習修補破碎的生心靈,重塑生命。利用大自然的生活環境,與身體連結,鍛鍊體能,其過程如同戒癮,緩慢而長久。
- 課程設計以與藥物、他人、情意、天地連結,學習我與藥物的關係、溝通,達到互助共好、安定自我的力量,並在無價自然中探索自我驚奇能力。
- 使用藥物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藥物讓我忘卻所有煩憂,在TC的環境讓我有一點信心,讓我有活下去的能力,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Thom
回應者: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李易蓁
穩定的生活就是一種治療,「過日子」是一種藝術。我常在想中途之家到底是一個家還是管理機構?我在治療性社區看到他們認真的在過日子,其實很感動。我想到有個家屬說我們都是第一次做人,難免會做錯,所以沒關係。我們都是在人的位置與他相遇,他只是用藥的人,我參加一整年AA團體,都在臉消威,看到成員在玩笑之間自在的表現自己,而他們每天都在寫感恩檢討,回到自己專業的立場,我想他們才是自己的專家。治療性社區回歸到他們是一個「人」,自己決定要做什麼,如何在復發過程看到意義很重要。在治療性社區的環境中,其實是互為主體的,從過日子的藝術中是一種體會;而孤單、心靈的空,會讓人想認真追求,因此使用物質是正常的,跟他們的心在一起,即是穩定。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