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簷上的藝術 交趾陶藝
在台灣,傳統廟宇的屋簷上,能看到許多裝飾藝術,剪黏與交趾陶,更在這些裝飾中佔有一席之地,其中,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多裝飾在廟宇高處,質感細緻,釉色非常鮮明 ,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傳統工藝。
交趾陶工藝師 呂皇澄:「過去在廟宇文化裡有一種叫鬥場,藝師跟藝師之間會在廟宇,興建牆堵的時候,依自己的風格去創作一堵交趾陶牆,來拚場看誰做得漂亮,當時為什麼台灣的廟宇會那麼經典,是因為他們(工藝師)用盡各種方式,能夠去表現自己最好的作品,也因為個人的天賦,或者是個人的思維,創作出不同的、典型的交趾陶作品。」
人才流失 傳統工藝面臨挑戰
台灣大多數廟宇,雖然仍能看到交趾陶作品,工藝師卻是逐年減少,在社會變遷及產業改變的情況下,交趾陶人才逐年流失,也讓這項工藝的傳承面臨挑戰。
交趾陶工藝師 呂皇澄:「因為整個大環境,台灣的景氣跟各行各業不是像過去,在賺錢或是經濟的流通非常快速,現在等於是有點像冷卻的一種環境,再來各種工藝的新工藝品不斷出現,所以社會潮流的替換率很高,像這種傳統工藝的藝師,他們本身在60年代到80年代間,可以符合當時的需求。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又變了,但是他們(老工藝師)已經老化了,如果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的話,他們的作品一般年輕人或當代人看,會覺得很老舊,所以在交趾陶創新度不夠的情況下,就會有一直下降的狀況,總體來看這樣的狀況,政府要落實文化資產保存的政策,讓老藝師願意傳承。然後在人才培育上,因為養成(工藝師)不易,在整體經濟環境沒有那麼好的時候,很多的家長,也不敢讓小孩輕易走入這個行業,因為你活不下去,怎麼有辦法兼顧興趣的工作。」
人才培育 扎根教育
因為時代的變遷,交趾陶的傳承變得不易,面對這樣的困境,在交趾陶人才的培育上更不能輕視,龍鳳祥交趾陶藝社工藝師呂皇澄,對於傳承這門工藝,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交趾陶工藝師 呂皇澄:「來跟我爸學的嘉義高中的學生做的,他們要推甄台灣藝術大學。」
交趾陶工藝師 呂皇澄:「我們希望傳承的是有奉獻精神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因為我在做交趾陶相關研究的時候,對於過去的傳統師徒教育,和後來影響台灣交趾陶當代發展,一位林添木藝師,他的傳承故事讓我有很深刻的體悟。如果我們能回歸到正統的學校教育,那他可能會比較不那麼制式,如果是以市場導向來看待傳承的話,中間就會有很多的利益糾葛,所以我們希望去豎立的是,在學校裡面比較具有系統化,而且對於老師也有保障的傳承教育,才能永續地將交趾陶文化推廣下去。」
守護傳統工藝 交趾陶的未來
交趾陶文化的傳承正面臨許多挑戰,為了延續與推廣這門重要的工藝,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正致力於讓更多人認識交趾陶文化。」
嘉義市博物館科員 蕭依如:「那個時候是文建會,也就是現在的文化部,最開始有一些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各個地方就會成立文化中心,後來有一些縣市提出,希望每個縣市會有一個特色館,因為交趾陶是嘉義重要的工藝特色,文化中心的主任就積極的爭取,文建會那邊一些經費的挹注,所以在(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十三日,交趾陶館正式的成立啟用,透過館舍的一些展示,加上來參觀的民眾可以申請導覽,可以現場做一些DIY。另外一個是交趾陶藝術節的部分,推(廣)了很多年,後來就是說,希望可以有更多藝師的參與,搭配到校園推廣交趾陶的部分,我們請藝師到國小、國中或高中職,去進行一些課程,校園推廣變成主要推廣的方式,畢竟文化要扎根,還是希望可以透過教育的方式,會更深入。」
交趾陶工藝師 呂皇澄:「工藝的多元性,是台灣未來可以給世界各地的人,來觀光、來看,探索台灣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如果台灣文化只單一性,那就沒有可看性,第二個是,要固有台灣本質的典型,比如說以交趾陶文化來說,交趾陶文化為什麼看起來傳統?為什麼看起來會很像台灣味?因為它保有了台灣的風格,以這個風格出發,再來發展各種細的風格的典型,就會有很多豐富的作品可以看,這樣子才會讓台灣(交趾陶)文化發展,由深然後慢慢的推廣出來。」
即使交趾陶工藝處於傳承的困境,仍有許多人透過不同的方式,共同努力著,希望讓這門重要的傳統工藝,能繼續傳承並且延續下去。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