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與職能治療結合 融合復健的訓練目標
【記者宋家琪、胡孫寧/新北市報導】鄭凱文將興趣魔術與專長職能治療結合,讓魔術發揮更多的社會價值。鄭凱文花費大量時間進修、創新,每年舉辦一、兩百場的魔術表演。曾在精神護理之家進行團體的魔術治療時,遇見個案小雨(化名),他沒有手掌,但這並不影響他的態度,他十分認真練習魔術,加上鄭凱文的耐心教導,成功表演完整的魔術,讓小雨在心理上重拾成就感,正面能量也影響周遭的人。鄭凱文也希望能持續推廣,讓一般民眾注意到藝術治療不只有音樂、花藝方面,也有魔術治療。
魔術治療師鄭凱文 將對魔術的熱愛結合專長
父母職業皆是藥師,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讓鄭凱文從小就對醫學方面的職業很憧憬,於是在大學時選擇就讀輔仁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職能治療是透過評估、觀察,幫助個案做身心上的調整,例如會替手部外傷的患者進行復健,透過一連串設計過的活動,像是替個案選擇適合的輔具或是改造執行活動的範圍,來重建、維持他們的基礎身心功能。對他來說,比在其他醫療體系上的職業,職能治療相對有趣、活潑,因為可以結合職能治療師的特性與興趣發展,如音樂、花藝以及鄭凱文熱愛的魔術,治療師會利用這些興趣配合個案需求作調整,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鄭凱文從十二、三歲開始就對魔術有興趣,至今已接觸十三年時間,對魔術的熱愛有增無減。他在書店翻閱相關書籍學習、高中時參加魔術社、大學時更是擔任歷史悠久、成立超過三十年的輔大魔術社社長;也有餐廳駐點表演魔術、數次參加比賽得獎等經歷,讓他曾想過是否放棄職能治療師的夢想,走上職業魔術師的道路,再轉念一想,認為目前魔術師市場已飽和,心中萌生了也許自己能利用專長替需要幫助的族群表演魔術的念頭,讓魔術更有社會價值。加上鄭凱文在大學時手指曾經受過嚴重的傷,他想到魔術中有許多手部的戲法,也許可以用來訓練手指的靈活度,就秉持著實驗的精神替自己治療,這樣的經歷讓他對職能治療與魔術結合的可能性更加有信心。
在魔術治療領域投入大量心力
魔術治療是藉由個案在學習魔術的過程中對手眼協調、記憶力、口語表達等技巧的訓練下,達到復健的效果;也能因為魔術帶來的趣味性以及獨特性,讓學習的個案忘卻復健的枯燥,並且透過成功的魔術表演提升個案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魔術治療是在近一百年開始有書籍的記載,但在這百年間,並沒有太多職能治療與魔術結合的實例經驗和成果可以供鄭凱文參考,他只能透過研讀文獻、觀看相關影片學習,但這些大部分只是研究的結果,可參考性並不高,於是他花費大量時間進修、整合專長。魔術是一門需要創造力的技術,他會透過運動、寫作增加靈感;鄭凱文畢業後有了職能治療師的身分認證,開始將魔術作為治療的手段,他也到不同地方替個案做治療,接觸的人數眾多,不僅可以讓他們嘗試進行魔術治療,也能透過了解多方人士的意見,而對魔術治療有不同的創新。
鄭凱文曾經到精神護理之家進行團體的魔術治療,遇見一位沒有手掌的個案小雨(化名),因為他生理狀況的限制,平時有許多活動無法參與,而魔術治療雖有許多手部的戲法,但透過鄭凱文的評估與調整,替小雨找到了適合的魔術進行練習,也耐心的告訴他魔術進行的細節,以及要如何正確運用手臂的施力位置,在花了許多時間練習後,小雨僅靠著手臂的肌肉移動杯子,就將硬幣變不見,成功進行表演,這樣的正面精神與能量也影響了精神護理之家的其他個案,能看見他們也開始十分努力的學習魔術。
鄭凱文進行魔術治療。圖片提供/鄭凱文
魔術治療整體進行過程
鄭凱文治療的主要族群有七到八成都是長輩,有認知能力正常、手做能力也完整的長輩,他們會將魔術治療作為一種預防失智的訓練課程,但很大部分是智能衰弱、已經得到失智症等情況的長輩。魔術常做的運動通常會訓練到個案的靈活度,在魔術中常會有手部捏握的動作,長時間做的話其實是很枯燥的,因此他會配合使用不同的輔具,如橡皮筋、撲克牌,也會盡量選用個案平時就會使用的生活物品,如文具、鈔票、紙張等,讓個案較能輕易理解;因鄭凱文在進行魔術指導時,常會利用印在紙張中不同顏色的線條,讓個案在學習時能較易判斷、理解,所以不同的印刷都會影響他在魔術教學時所下的指令,他也因此特別鑽研紙張種類的不同差異;除此之外,也會特別選用視覺化的道具,像是顏色鮮豔的氣球,能藉此吸引認知能力不足個案的注意。而使用的輔具都是依據個案能力來去做選別,輔具的多樣化在進行魔術治療時可以增加趣味性。
魔術治療進行的過程分為:一、鄭凱文會先分析個案能力,會透過認知能力來安排要如何進行魔術的教學與表演,因為需要個案記住魔術表演進行的幾個步驟,所以會以個案是否擁有基礎的認知、記憶能力做判斷。二、替個案設定能訓練身體認知功能的目標,鄭凱文針對個案本身的身心條件,替他們安排能達成復健效果的魔術表演,如替失智症個案設計需要手眼協調、能訓練到認知功能的魔術,並在練習的過程促使個案與個案間的交流,也可藉此訓練口語表達、社交能力。三、魔術成果發表,因為魔術會產生驚喜感,此驚喜感會利用表演者與觀眾資訊不對稱的優越感,讓表演者的成就感大幅提升。因為這些個案平時多是需要被照顧的角色,進行魔術表演時,會讓觀眾專注在他們身上,並對這個表演產生期待。
鄭凱文耐心教導個案進行魔術治療。 圖片提供/鄭凱文
師資培訓與投書官方 有效推廣魔術治療
而鄭凱文也常在魔術治療結束後,收到個案家屬正面的回饋,他們表示,因為個案成功的完成魔術表演,讓個案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功的感受也轉移到生活上,讓家屬看見個案在整體的生理、心理層面都有進展。鄭凱文也表示在進行魔術治療的感受與投資有點類似,雖然在剛開始進行的時候曾遭人質疑這樣的治療方式是否真的具有成效,即使如此,他認為自己是在做對社會有益、是好的事情,也因此有源源不足的動力去進行魔術治療,每年都會進行一到兩百場的魔術表演。
鄭凱文在推動魔術治療也做了許多努力,他在前年時參與了政府設計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透過寫特色課程、整體教案、詳述引用文件等專案,通過後計畫後就能取得經費並獲准能培訓魔術治療的師資。他便成功開設魔術治療師培訓班,有將近七十位的護理師、醫師等醫職人員參與,也會到學校舉辦講座、授課,替魔術治療做了許多有效的推廣。目前鄭凱文也將魔術治療的教學系統化,並且申請到國家衛福部官方認證核可,成為預防延緩失能的正式模組。
採訪側記
這次因應疫情的關係,是以電訪的方式為主,雖然沒有與治療師實際見過面,卻也可以從訪談中感受到治療師對魔術治療的熱愛以及專業所在,以及他在推廣魔術治療這條路上的努力。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