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翻轉學苑 讓移工找回自我價值

文字-A A +A

【記者黃幸榆、汪慈衛、蔡亞璇/臺北市報導】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所設立的移工翻轉學院,開設專為移工設計的中文課,有別於一般教導日常用語的中文課,翻轉學院著重於教導移工在工作場合常用的中文。此外,也開設有烹飪與創業的相關課程,讓移工在工作之餘,有機會學習一技之長,並且在將來返鄉後,移工可以利用學到的專長在家鄉做生意。

從媒體工作 到投身NGO幫助移工

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的徐瑞希,也曾任伊甸基金會總編輯與公共電視董事。媒體業出身的她,在受《財訊雜誌》訪問時曾說到,自己的女兒年幼時,是由一名菲律賓籍的移工幫忙照顧的,這名移工在家鄉也有子女,但是為了家庭經濟,必須犧牲親自陪伴小孩的歲月,來臺灣工作。而這名移工也將對待親生子女的用心,毫無保留的用在徐瑞希的女兒身上,這讓徐瑞希非常感激,也因此萌生她成立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幫助在臺移工的念頭。

在二〇一二年徐瑞希在伊甸基金會服務時,為了撰寫模範移工的故事,因此在那一年,訪問到一名由勞工局所選出的「模範移工」,這位移工的故事,讓徐瑞希對移工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深深地影響了她日後服務移工時的心態,也讓徐瑞希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徐瑞希說,他是一名來自印尼的廠工,當時看到這位移工使用的手機是iPhone,讓她感到相當不解,因為當年的蘋果手機要價不斐,一名薪資不算高的移工怎會會花那麼多錢購買手機。經過了解,徐瑞希才知道,這位移工購買iPhone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這名移工計畫將來回到家鄉峇里島創業,開設咖啡店並在內販售自己設計的服飾。所以每逢休假,這位移工就會與朋友相約,到臺灣各地的特色商店,拍攝特殊的室內裝潢及服飾品,而購買iPhone的原因正是他需要畫質較高的手機,來記錄在臺灣看到的創意設計。

在這名移工的身上,徐瑞希看見了臺灣年輕人赴澳洲打工換宿的影子,這名移工所展現的強烈學習心,也意味著來臺灣工作的移工,不再全都只是為了賺錢為首要目的,也開始有東南亞的年輕人來到臺灣,是為了學習,為了瞧一瞧比自己家鄉更進步的社會。是秉持著開闊眼界的心態,到臺灣學習,並且將所見所聞,回饋給自己的家鄉。

徐瑞希也說,自己在擔任記者時,也覺得移工是應該被關心、被照顧的弱勢群體,但是在看到這些優秀的個案後,她對待移工不再全然是抱持著幫忙弱勢的心態,因為其實有很多的移工本來就很優秀,只是身處異地語言不通,遇到一些困難時會感到徬徨而已,並不代表不聰明,所以與其說是給予幫助,更應該是一種陪伴,陪伴移工們,走過在國外生活的日子。

我們要的是勞動力 來的卻是人

徐瑞希創立移工翻轉學苑是因為瑞士作家馬克斯.弗里施曾經說過:「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人。」臺灣設立了許多工業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引進了移工來到臺灣工作。雖然移工是勞動力,但移工不僅需要身為工人的勞動權益,他同時也需要作為人的基本權益,因此移工翻轉學院主要是以教育、培力為主,開設了像是中文課、創業教學課以及加班費教學課等,來引導移工去了解自己的權益,也能讓移工學習到技能後,回到家鄉創業。

移工翻轉學苑剛開始設定的服務對象即是外籍移工,於是把所有心力放在經營與移工的社群,用英語、印尼語等去跟移工們深入交流,因此來參加課程的移工,並非由雇主協助報名,都是自己主動報名的。「你的雇主打電話來報名是雇主要你學,可是如果不想學,是不是會很不甘願?這不是出自於他的內心的,這是被動的,這樣是沒有什麼成效的。」徐瑞希不希望移工是透過雇主來報名,因為就像學生被家長被逼迫去補習一樣,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而如果是移工自動自發想來學習,整個學習動機便完全不同,效果也會更好。

讓移工主動發現問題 不再被剝削

不曾上過教育課程的移工會意識到自己被剝削,往往是因為他們發現,明明跟其他同事的加班時間差不多,但領到的加班費卻比其他同事還要少很多。不過移工通常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領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剝削薪資,因此徐瑞希希望移工可以預防勝於治療,提早發現薪資不合理的問題。

因此移工翻轉學苑開設了加班費教學的課程,教導移工如何去算應得的加班費,這些移工可能原本不曉得自己的加班費有問題,但是經過教學後,移工會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提早意識到被剝削的問題,進而去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或是其他移工協會尋求幫助。

薪資不平等其實是臺灣剝削移工最常使用的手段,比起像其他移工組織在事情發生後,才去協助安置被剝削的移工,移工翻轉學苑傾向於讓移工主動發現問題,進而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徐瑞希表示:「透過教育、透過培力的手段,可以增進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進一步讓他有這個需求。在他跟我們提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去做一些協助。」

教學創業技能 讓移工回家鄉掌握自己人生

除了開設加班費教學課程讓移工學習,主動發現問題之外,二〇一七年,移工翻轉學苑剛創立時開辦了網路商務的課程,教移工自己創業,以及如何在網路上販售商品。由於臺灣人無法了解國外的創業現況,因此講師是與印尼辦事處合作,請印尼當地的講師來進行教學。同時也結合移工翻轉學苑所開設的技能課,像製作餅乾、牛肉麵、珍珠奶茶等課程,加上印尼與菲律賓都有補助創業的微型貸款政策,甚至購置設備是不用錢的,移工回到家鄉便能夠自行創業,學習到這些技能後,就算在鄉下生活,也能養得起自己。

一名越南的移工在返鄉前,向移工翻轉學苑報名了飲料課程,他表示回國後如果沒有創業,就得繼續留在鄉下。但因為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學習到如何製作飲料,但其餘創業的相關知識並沒有習得,因此他回到家鄉後,銜接了越南當地開設的創業課程,最後順利在越南開了一間飲料店。

另外還有一名印尼的移工,來報名電子商務班時已經四十五歲了,每周日都從雲林搭火車到臺北來上課,在上課過程中,因為年紀稍長,學習速度也比較慢,雖然有志工會協助他,但是仍然學不太好。不過當他回國後,他把從課程當中學習到的行銷運用在家鄉上,邀請家鄉的鄰居、朋友,一同找出家鄉的特色,發展社區總體營造、觀光,再去向政府進行提案。雖然移工翻轉學苑並沒有教他如何地方創生,但這位移工但這位移工將他在電子商務課程學習到的知識與資訊結合起來,將自己的家鄉行銷出去,這是徐瑞希非常感動的。

在移工翻轉學苑學習到的一技之長,能夠幫助移工在家鄉創業、找到人生目標,不會再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徐瑞希說:「移工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有期待、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知道在臺灣所有的努力,是可以讓自己未來更有自主性,更能夠成為決定自己人生的人。」

因材施教 讓移工學習實用中文

比起教移工一些他們未來不太會使用到的技能,移工翻轉學苑的作法偏向因材施教。許多學校或是語文學院都有開設中文課程,用著坊間的教材,教移工一些休閒娛樂的用語,但是移工的生活環境往往都是家裡與工廠兩點一線,像是教他們去百貨公司的對話,事實上是平常不會用到的,如果移工花時間去學沒什麼機會用到的中文,不只花費時間,更花掉了辛苦賺來的薪水。

因此在設計課程時,徐瑞希便與臺灣師範大學華語中心合作,希望可以規劃出看護工、廠工在日常生活能使用到的中文,例如廠工要看得懂,並學著表達「危險」這種對廠工來說重要的詞彙。除此之外,師大也提供移工翻轉學苑場地進行教學,讓移工能夠有機會進到大學校園體驗大學生活,「不只是一個教育培力,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告訴他們,你們是值得尊敬的一個人。」徐瑞希說,對很多移工而言,在他們的家鄉可能沒有機會進到大學上課,她希望可以給移工鼓勵,是因為他們認真學習,才得以有機會能重新回到學校,完成在大學校園上課的夢想。

移工翻轉學苑中文班學員到師大校園參訪。圖片提供/移工翻轉學苑

大多數來移工翻轉學苑學習的移工,在課程的選擇上都選擇了中文課。除了在臺灣實用之外,許多移工因為在臺灣待過一段時間,多少會有在臺灣職場上學習到的禮儀,再加上擁有一定程度的中文能力。不少中國企業會到東南亞開設工廠、尋求人才,因此移工回到自己的國家後,當這些工廠在招募時,會以有中文能力的移工為優先考量,而且薪水比起臺灣還要來得更高。移工認為,如果具備中文能力,就會成為他的優勢,那麼未來找工作時會更加順利。

移工翻轉學苑中文班學員認真上課的模樣。圖片提供 /移工翻轉學苑

疫情肆虐 課程規劃面臨難關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移工翻轉學苑的實體課程都無法運作,必須將技能課砍班或是將中文課程改為線上教學,疫情期間總共開設六個中文班,約八十名移工參與。而許多移工身旁其實是沒有電腦設備的,只能使用手機進行遠端上課。移工使用新的方式上課時,需要經過一番指導,才懂得該怎麼使用,徐瑞希也說,移工因為一些技術上的障礙,像是無法連上網路造成上不了課的問題,所以在教導移工如何操作時耗費了很大的力氣。

另外,大多數的臺灣人在疫情期間能居家工作,但移工沒有辦法,他們仍然要去工廠上班。過去實體課程都開課在每個星期日,也因為疫情緣故,部分工廠的工作量加重,導致移工每個月只有兩個星期日的休假,就算在星期日進行遠距教學,還是會有不少移工沒有辦法參與到課程。徐瑞希表示,移工翻轉學苑在疫情嚴峻的期間,會努力去尋找能符合移工需求的課程與老師,也期盼移工能利用閒暇時間,把握學習的機會。

採訪側記

徐瑞希在採訪時,與我們侃侃而談很多她對移工教育與培力的理念,儘管一開始不願意成立協會,但為了協助移工,她最後還是下定決心成立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就算曾經面臨到缺乏經費的問題,她仍然咬緊牙關、努力向其他政府機關、基金會等申請經費來承辦課程。徐瑞希只希望這些移工可以發現自己是否有受到剝削,以及回到家鄉可以有能力照顧自己、承擔起養家的重責大任,並認同自己,不再認為是個沒有用的人。

延伸閱讀

用鏡頭說出移民工的在台故事

北車最美週末 移民工同樂

孩子的秘密基地 改善新住民家庭教育弱勢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25則報導
2,329則影音
71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29

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2024-09-16
瀏覽:
648
推:
0
回應:
0
3:01

職棒投手返鄉 張志強帶領孩子逐棒球夢

2024-09-13
瀏覽:
1,004
推:
1
回應:
0
3:00

智慧導盲杖 幫視障者安全過馬路

2024-09-11
瀏覽:
1,305
推:
5
回應:
0
2:13

魚仔青上網賣當季魚貨 推展永續漁業

2024-09-09
瀏覽:
1,212
推:
3
回應:
0
3:13

王御庭留草翻土 在海邊種出多種香草

2024-09-06
瀏覽:
1,548
推:
0
回應:
0
2:32

養蚯蚓分解廚餘 李朝安推廣生物箱

2024-09-04
瀏覽:
2,610
推:
6
回應:
1
2:39

約納家園用愛與包容 安置弱勢兒少

2024-09-02
瀏覽:
1,588
推:
1
回應:
0
2:27

不老劇團  銀髮演員演出老年生活

2024-08-30
瀏覽:
1,976
推:
4
回應:
0
3:10

心路到宅早療 幫遲緩兒克服發展障礙

2024-08-28
瀏覽:
1,944
推:
1
回應:
0
2:44

日本人來台開店 克服語言與文化障礙

2024-08-26
瀏覽:
2,278
推:
1
回應:
0

移工翻轉學苑 讓移工找回自我價值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0,924篇報導,共13,02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0,924篇報導

13,02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