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海生館不為人知的一面

文字-A A +A

夢幻水族館不為人知的一面
動物為人們休閒娛樂付出的代價  

延伸-動物平權 深度專題報導

文/文化大學新聞系裴宣雅(A8254837) 沈子珆(A8254799)  2021年6月10日

(圖/桃園市政府 桃園觀光導覽網)

 

本專題採訪專家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 台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合聘教授 劉湘瑤教授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調查員 林婷憶Sera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倡議部門 陳庭毓主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 林岱瑾主任

 

      隨著海洋公園 X park 的開幕,許多的大人小孩為了一睹海洋生物的面貌慕名而來,但同時另一方面的問題隨著時間也逐漸浮上檯面。動物們在觀賞玻璃裡是否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及良好合法並且合乎人道的生存環境?而我們肉眼可見的動物身上傷痕累累又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X Park

       X Park 於2020年8月7號於桃園青埔特區正式開幕,是由日本橫濱八景島水族館集團耗時五年打造的首座海外分館,吸引非常多的民眾慕名而來。然而,主打近距離接觸海洋動物的X Park也引起許多動物平權組織的注意,在各個漂亮的設施景觀之下,動物的生存權利及空間是否得到應有的保障?以下我們將分為幾點探討X Park存在的許多爭議性問題。

 

動物傷痕累累由兩個原因造成:生理層面以及心理層面

       相信許多人在今年年初時都有聽說過X Park動物受傷的爭議,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舉例來說,大洋池鉛灰真鯊、路易氏雙髻鯊吻部都有明顯的傷痕,又或者是動物出現刻板行為(補充),最常見的就是固定路線來回游動和撞擊玻璃面。這些現象都可能是動物活動空間不足,海生館動線設計不良以及長期處在空洞的環境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

 

知識補充-刻板行為

許多關在空洞、貧瘠環境中的動物,其行為的豐富性會降低(本來在野外能夠展現的行為無法在圈養環境下展現),同時會增加對自己(像是拔掉毛髮)或是環境(像是舔舐欄杆)而出現的異常行為。其定義是長時間的、心神不定的、不斷重複的動作表現。

(由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倡議部門主任 陳庭毓主任 提供)

 

空間不足的問題

         X Park相較於其他海生館,沒有靠海或者是其他動物園靠山的先天地理環境,它的地理位置是在桃園的內陸,這種城市型水族館無法提供較大的腹地,需要考量的是它能容納多少數量的動物。而部分動物的行為已經顯示出空間不足的問題,像是海豹,其經過海洋哺乳類專家的測量發現不符合海豹生存需求。水族缸的設計只是為了滿足遊客體驗及拍照,這對動物來說可能造成無處可躲的傷害,沒有可以安心休息的空間。  

開幕一週內即拍到魟魚受傷(圖/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提供)                  

   

觀眾和動物近距離接觸造成壓力且海豹活動空間不足(圖/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提供)

 

與眾同樂的動物表演區淪為賺錢工具,它是否應存在?

        動物表演本身就可能讓大眾對動物的習性、性格造成誤會,以為動物應該像表演一樣和人類互動而沒有危險性。而這些錯誤的資訊會傳達出動物被人類支配宰制的錯誤觀念,這種觀念與動物平權與保育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台灣動物平權促會劉湘瑤教授表示:大型演示的活動應該以認識動物及觀察動物為目,而不是為了娛樂。

 

海生館方應在自身利益及動物健康中找到平衡

        動物訓練中,現今主流的展演場都是使用「正向訓練」,鼓勵代替懲罰,但確實不能排除不人道的訓練方式,剝奪動物的基本生存權來逼迫動物屈服而做出指定的行為。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陳庭毓主任認為,適度的動物訓練可以豐富化且有助於提升被圈養的動物福利,使得動物們更能掌握環境,但是將訓練的成果作為一種表演反而造成讓動物暴露在人群下的心理壓力。

海獅表演 Xpark不定時推出動物表演橋段,其中包含許多違反動物 自然習性的演出。 

(圖/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提供)

 

注重娛樂性質多於認識學習所產生的弊病

       X Park的水族缸以滿足遊客需求的性質居多,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的研究員Sera分享,國外研究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紀錄了民眾在每個水族缸大約待1分鐘,短短的時間只看清動物的樣貌,並非真正的去了解它的行為模式,過程中能吸收到的知識是很少的。Sera舉例說道,為了讓企鵝能和人類近距離互動,館場將國王企鵝及麥哲倫企鵝同時圈養在相同的環境、溫度裡,而4~9度的生活環境對溫帶的麥哲倫企鵝非常不友善。

       動物展演管理辦法於2018.17年立法通過,然而據調查顯示,真正通過辦法的展演場所非常的少,X Park對外說明有申請通過以及合法,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劉湘瑤教授認為,審查制度不應該只在開館前,應於開館後再審查評估才能實際上了解是否符合辦法的規定。而再審查的方面劉教授也建議能由第三方動物保護的團體協助審查,能讓過程更公開且透明。

 

動物平權成新議題—數據顯示,國人養寵物的情形增加

根據內政部和農委會的資料顯示,和全國15歲人口相比,台灣將在2020進入黃金交叉期,2021全國貓犬數量將會首次超過15歲人口,這可能意味著普遍大眾漸漸不想生育改由養寵物,而有關動物的議題逐漸開始備受重視。

 

『這是我買的,請不要限制我』

TSCPA陳庭毓主任呼籲:

養寵物絕對不只是一時興起,必須要承擔動保法中規定的飼主責任

        近年很多人把寵物當作是自己小孩看待,衍生出毛小孩這個新名詞,但也有不少寵物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根據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CPA)表示,他們就收過不少不當飼養的寵物的案件(長期關籠、餵廚餘等等),其實依據動保法第2章第5條至第10條都有明文規定,飼主不得做出內文中的行為,TSCPA陳庭毓主任表示:即飼主再有控制權但有鑒於動物是有感知的生命,能夠感受到痛苦,因此人類在與之互動或利用牠們的時候都應該盡一切所能的減少他們的痛苦,而飼主們不應該只達到最低標準,應該時時思考、反省如何提供更好的照顧,以提升家中寵物的福利。

 

民眾隨意拋棄,流浪動物成問題,安樂死能否成為解決辦法?

各大動保團體認為:飼主在飼養前應該受教育和評估

        近年隨著寵物數增加,有不良民眾因為自己自私的行為將寵物拋棄,使流浪動物到處繁殖造成城市的負擔,有民眾開始提倡將流浪動物安樂死。

台師大劉湘瑤教授表示:應從源頭開始管制,而非造成問題後再來找解決方法,在飼養動物前對自己進行一些評估且受教育,甚至制定檢核表,將飼養標準提高。這樣一來飼主可能從中發現自己不適合或是因為通過審核讓自己更加疼愛寵物且付出更大的責任。

TSCPA陳庭毓主任也表示:在飼養寵物前做好全面的評估,不但可以讓寵物得到較好的照顧,也才能夠提升飼主的生活品質。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1.05.28

裴宣雅

加入時間: 2021.05.28
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尚無內容。

夢幻海生館不為人知的一面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