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防疫加碼紓困 陳其邁力挺業者度難關(1部影片)

文字-A A +A

互助防疫加碼紓困 陳其邁力挺業者度難關(1部影片)

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對產業衝擊劇烈,中央宣布推出「紓困4.0」方案後,高市府於今(28)日跟進宣布「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加碼紓困。市長陳其邁在會中說明,在疫情影響下,餐飲、運輸業首當其衝,業績下滑顯著,市府結合一卡通公司,並與餐飲店、計程車業者聯手,以線上點餐、計程車隊外送的方式,開拓防疫宅經濟。民眾只要點餐滿499元,市府就補貼85元基本車資,讓美食輕鬆送到家。鼓勵市民朋友居家避疫、減少外出,藉由方便簡單的數位經濟服務,與市府一起挺餐飲業及計程車業,享受美食亦落實防疫。

陳其邁表示,高雄的餐飲業約19,600家,就業人口約10萬人,銷售額月均55億元。疫情升溫後,市府自5月22日禁止內用,餐飲業的營業額下降約5成;計程車業者的日均營業額,跟4月相比只剩下大概2成,而高雄總共有9,269輛計程車,這波疫情對餐飲、運輸業影響很大。市府推出「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紓困措施,訂於下週啟動,協助餐飲業、計程車運將及消費者三方,透過一卡通公司、點餐平台與業者異業整合、創造全新互助模式,進而提振商機,度過疫情難關。

「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計畫統籌的史哲副市長說明,運用科技數位強化防疫作為,是現下防疫的重要精神,該案透過數位經濟、防疫互助,提振民生經濟,並有多項特點,第一「公權力的調度」,透過傳染病防治法賦予的防疫指揮調度權,以壓制人流為主要防疫策略,協助計程車加入配餐服務,將人流轉為物流;第二「將數位經濟導入防疫經濟」,與一卡通合作,導入強大的數位服務機制,運用行動支付、零接觸、零感染,創造手指經濟、壓制人流;第三「互助精神」,各家外送服務平台客單爆量,消費者等待時間拉長,市府以499這個價位做區隔,導入計程車業者外送,也提供平台0上架費、月租費的服務,點燃餐飲業者跟計程車業者媒合的第一哩路。

千葉火鍋經理林宗義指出,自22日禁止內用以來,各店業績減少近95%,感謝高市府及陳其邁市長及時推出「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方案,結合餐飲業者與計程車外送服務,補助外送費用刺激消費,預估業績有望成長50%,減輕資金週轉壓力。

鄧師傅功夫菜執行長鄧至佑表示,疫情影響之下,外送成為餐飲業的主戰場,對於疫情前內用為主的店家來說,是個莫大的挑戰。這次市府推出的方案解決的兩大產業的困境,互助開發新通路,成為業者轉型的重要助力。

台灣大車隊協理陳治平則表示,陳其邁市長投身公共事務以來,就非常照顧計程車業者,尤其是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不論是協助運將優先取得口罩,或爭取紓困補助都全力促成。陳治平強調,這波疫情來勢洶洶,影響車隊營收高達8成,對司機生計影響甚鉅,所幸陳其邁市長帶領市府團隊,積極地發揮創新思維,突破法規限制,幫助運將找到新商機,更促成運輸、餐飲兩個受創最深的產業共同合作,創造全新服務模式,打破過去政府依法行政的刻板印象。

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本次透過解構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流程再結合不同產業以建立完整服務,期待藉由結合消費者、餐飲業與計程車業者打造防疫互助經濟,歡迎有興趣加入「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的餐飲業者,可洽詢一卡通公司協助,平常吃不到的名店美食也將陸續加入,預計媒合超過1000家在地餐飲業,呼籲民眾屆時踴躍訂購,在家堅守防疫防線,與家人一起享用最美味的道地餐飲。

交通局長張淑娟指出,本次結合14家計程車車隊、超過5000台計程車業者加入送餐服務,將會要求計程車業者,督導所屬運將落實防疫規範,包括接觸食品前手部應完成清消、自備外送保溫箱,冷熱食使用隔板或分開放置,以及送餐結束後立即進行箱體內清潔,運送途中也必須避免打開外部包裝,讓民眾安心防疫、享用美食。

陳其邁在防疫紓困皆佈下重兵,他強調,紓困需從食、衣、住、行、育、樂各個層面著手,滿足民眾不同需求。不僅是受衝擊的餐飲業與計程車業,還有許多民生經濟要納入,要站在民眾的角度去思考。市府已同步整合市場攤商及夜市自治會,逐步推出一系列的防疫互助經濟,降低進入門檻,以數位工具兼顧防疫與經濟。

陳其邁市長主持「高雄好家載 防疫互助經濟」記者會(下圖為影片)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7.03.29

高丁丁_停權

加入時間: 2017.03.29
1,669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互助防疫加碼紓困 陳其邁力挺業者度難關(1部影片)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