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走車人」 融化冷漠的台北城
【記者陳薇安報導】「她們以一身的美妙姿態,運轉著這城市的脈動。她們是一群,每日用公車走生活的駕駛。」這是《咱是走車人》海報上的一段話,一部以女性公車司機為主角的紀錄片。
在鏡頭的捕捉下,她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呈現出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表現出女性堅韌的態度。導演黃鈴媛想呈現的是女性司機溫柔的一面,意在加深女性的影像符號。
《咱是走車人》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學生黃鈴媛所拍攝的畢業作品。拍攝時間從二○○六年十月到二○○七年四月完成。影片中以個性截然不同的女性司機為例,一位是豪邁熱情的三重客運司機尤于方,一位是冷靜內斂的大南客運司機蘇秋芬。黃鈴媛表示,她們兩人的命運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處理事情的方式,因為個性不同,反應也有所不同。於是她以尤阿姨的故事為主,秋芬姐的故事為輔,貫穿整部影片,描述女性駕駛面對人生低潮時,如何運用屬於她們的女性溫柔做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並且維持家庭的和諧。
一九九○年的一場車禍使尤阿姨的人生有了變化,昏迷了八個月後甦醒,花了三年的時間復健車禍所導致的骨髓炎。片中她說道「膝下有三個兒子,我很堅強,一定要好好的重整家園。」因此在骨髓炎還沒完全復原的情況下,開始工作養家。
為了工作,一開始她「謊騙」客運公司自己領有殘障手冊的事實。後來,公司耳聞她領有殘障手冊。雖然同事們建議她不要拿給公司,但是勇於面對自己的尤阿姨還是拿出了殘障手冊。她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我只要願意工作,哪個地方我都可以生活下去。」最後客運公司不但沒有排斥她,反而繼續僱用她。憑著這份堅忍不拔的毅力,她開公車一開就是十三年。
「坐上阿姨的車就會很開心」黃鈴媛說。這也是她拍這部影片的主因。不同於一般司機,尤阿姨熱情雞婆的個性是這個城市中少見的。即使自己的腳不方便,仍然堅持攙扶年老的乘客下車;與乘客話家常時,充斥著滿車爽朗的笑聲;號召女性司機舉辦聯誼會,拿著大聲公歡迎大家;等待紅綠燈時,與隔壁車的日本遊客打招呼幫忙做外交。這些都是黃鈴媛鏡頭下,可愛真實的尤阿姨。 後來透過尤阿姨的介紹,黃鈴媛找到了她們站上最年輕的女性司機,開公車資歷僅一年的秋芬姐。年輕時即經歷喪夫之痛,育有兩女的她與婆婆相守相攜,為了更豐厚的薪水,讓原本學會計的她轉換跑道,開始學習開公車,以維持家庭的經濟來源。
這些動人的故事組織成《咱是走車人》這部紀錄片。黃鈴媛表示,在越來越冷漠的現代城市裡,她不能改變觀眾的態度,只想讓觀眾知道這個社會沒有想像中的糟,希望透過這些擁有美麗內在的女性司機,能夠融化台北這個冷漠以久的城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