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陳姿君 奉獻一生蓋養護院

2007/09/01 05:00
3,428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Dscf8753 【宋燕旻/新店報導】「那年我從軍中退下兩年,進入印刷廠跑業務,行經地下道時看見有個被報紙覆蓋住的人躺在地,涉世未深的我很害怕,以為他死掉了,回公司告訴同事此事,卻被笑說怎麼連遊民都不知道,萬華、公園有一堆。心裡一陣難過,原來台灣還有這麼一群人。」鴻德安養院董事長陳姿君不捨的表示。

 一九八○陳姿君便將原本承租給資源回收業者使用的新店碧潭橋下土地收回,改建成為鴻德養護院前身私立佳昇仁愛之家,成為收養遊民、身心障礙、智能障礙者為主的私人機構。

 「那時候我們不是什麼人都收,窮我們救不了,但我們救急」資深員工彭勝煒說,曾經有父母犯了罪必須入監服刑,佳昇可以替他照顧孩子,等到出獄後再把小孩接回。還有以前社會若家中出現一個智能障礙的小孩,大多家庭母親會辭去工作專職照顧小孩,並且耗盡財產四處尋醫治療,債務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苦。這時候佳昇就會自願將智障孩子接來照料,讓雙親都可以出外工作還債,平均大概需要花三到五年時間,不過也有留院十年的例子,但救窮沒辦法。

 佳昇仁愛之家創立初期是以收留65歲以下年齡等不符合政府收容養護救助條件的遊民為主,但系統化的規定如門禁卻讓流浪、享受自由成習的遊民們不能適應,於是院中遊民越來越少。彭勝煒說:「那些曾經在這居住過的遊民現在也會回來,但那就是當他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也只能帶他去看醫生,病好了他又走,不過他們也很聰明,遇到節慶也會回來過節,特別是在春節享受團圓的感覺。」

 後期因社會局體制較完善,遊民之家普遍,佳昇轉向以收容遭人棄養或孤苦無依的老人及小孩為主。並不定時的前往偏遠部落分送糧食,並給予金錢救助。

 二○○一年政府法令的規範兒童與老人不能養護在同一個生活環境,幾經思量的陳姿君便決定將重心放在老者照顧,「目前高齡化是趨勢,我們便全心朝向老人養護發展。」為此陳姿君便尋覓了宜蘭縣員山鎮成為鴻德養護院的位址,投入畢生積蓄六千多萬元及靠政府補助的四千萬,打造一個照顧老者及年邁僧伽的養護院,提供六十五歲以上貧苦民眾免費養護服務及自費養老服務,於今年三月十八日落成,佔地四千三百坪,內含一百九十二個床位

 從佳昇到鴻德三十餘年來,陳姿君表示雖然期間遭遇挫折或資金不足問題,但她從未萌生放棄念頭,未來更準備朝向獨居老人的居家服務發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鴻德養護院的志工行列,給予繼續散播溫暖的助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