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為漢字獨有的藝術形式,是將書法與雕刻結合,製作印章的技藝。位於新北市三峽區,有一名師傅堅持純手工製作,他,是吳契憲,憑著自己勤練書法及看古書,增加刻字的功力,並親手磨製印章刀具,保留百年傳統韻味。
很多人都說漢印已經亡佚了,說簡單就是已經失傳了,吳契憲在做的一個工作就是,怎麼樣把古代印章的工法、技法把它找回來,其實他平常會練魏碑以及篆體字。篆體字用毛筆練跟真的手工篆刻,其實是不一樣的境界,但是有助於對篆體字的了解。每一個印章,一個風格,就代表一個相對應的一把刀,所以說篆體字真的篆刻,還是要用刀來寫字比較合理。
印章材質多元 青銅壽山石為大宗
選用印章的材質也是一門學問。古代篆刻以石材為主,一直到後期蓬勃發展,石英、青銅等媒材陸續被使用。不一樣的材質都有不同的硬度及其便利性,如今壽山石是目前文人愛用的材料之一,木頭為大眾會選擇的印章材質。
挑印章材質一般都刻木頭章,依照創作的句子適合什麼樣的材料。如果是一首唐詩,可以用銅印,或是用一個壽山石的印章,相對應的什麼樣的材料用什麼刀來刻。例如說我們一個印章,拿到材料,要先把印章磨平,磨平以後塗硃砂,塗硃砂以後,再用鉛筆畫格線,格線畫好了要在紙上作業,作業好了以後就可以直接下刀,這樣就可以完成印章,完成以後再酌刻邊款。
擔任真人館藏 推廣篆刻理念
現今印章轉為追求包裝的商品,但吳契憲仍秉持傳統篆刻的理念,將製作出來的印章視為藝術品。曾經在2019年時被新北市立圖書館聘請為真人圖書館的館藏,並且同時推廣篆刻文化,在工作之餘開班授課,教導對刻印有興趣的學生。
手工刻的字體是有生命力的,而電腦刻印經常很多訛誤,設計軟體的人通常不是很了解這個篆體字,他們只是為了要變成一個產品而已。「手工刻印」已經變成是一個文物、信物了,所以我們要保存保留這個東西才能夠達到這文化的真實面。
用刀寫字 刻出手工印章溫度
篆刻長達百年歷史,即使現在已有機器取代人力,不過吳契憲仍堅持用手拿刀,刻出一個個有溫度的印章,「用刀寫字」也是他的代表詞,希望藉由推廣的課程及真人館藏,讓更多人看到他對手工刻印的熱情。
吳契憲表示,每一個客人來到店裡,其實不單純賣他印章,是為了要讓更多人知道,這印章也是一個文化產品。大部分的人,台灣人都有用印章,所以除了要讓大家用印章以外,也要知道這個印章的來源,它的文化的根基在哪裡。
淡江新聞 張芳甄 彭子芸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