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的後花園 用多元生態打造社區之美

文字-A A +A

【記者 江晨/雲林報導】

位於雲林縣斗六市的八德社區,主要由三個部落─海豐崙部落、林子頭部落和大竹圍部落加上周遭陸續開發的新住宅共同組成。八德社區自民國82年起便開始著手社區營造,並以「生態保育」與「低碳社區」作為發展主軸,除了在社區內實行多項減碳作為與種植繁茂的綠植外,當地的豐富自然生態,也吸引了「諸羅樹蛙」這位嬌客前來做客,讓社區因此決定以諸羅樹蛙作為社區營造主題,並且共同打造出「諸羅樹蛙公園」與多元生態,使得許多民眾、遊客來到八德不得不前往八德社區一探究竟。

八德社區外以諸羅樹蛙為主題的彩繪牆並貼上指示牌,指引民眾「諸羅樹蛙公園」的方向。(江晨/攝)

在民國100年時社區申請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改造計畫」,希望透過社區志工與居民的通力合作推動社區的綠美化,營造出一個優質的綠色生活空間,成為開啟社區環境教育的第一扇門。為了達成此一目標,社區在同年的植樹節也建立了「八德植物教材園」,使用透水性環保磚作為鋪設步道的建材、廣植台北草與地毯草,以求同時達到綠美化與降溫的效果,並且植物園內以種植台灣原生樹種為主,像是台灣欒樹、竹柏、羅漢松、水柳、光樹等等,打造了多層次植栽、多樣化植物的生態環境。

社區內種植的台灣原生種「光臘樹」,是甲蟲最愛吸食的樹種。八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黃永昇表示,每年到了五月中旬至六月時,就可以看見數以百計的鍬形蟲、獨角仙在光蠟樹上活動,場景頗為壯觀。(江晨/攝)

八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淑靜表示,社區內雖然已有多樣化的綠植與生態,但八德社區應該要找到一項屬於自己的特色,才能讓大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於是在民國102年,八德社區正式將雲嘉南地區特有的保育類動物「諸羅樹蛙」作為打造社區的主題,原因在於八德里雖鄰近雲林斗六市區,卻有著許多城市內難得一見的鄉間田園風光,隨處可見稻田、果園, 使八德社區在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下,可以經常見到諸羅樹蛙的蹤跡並且耳畔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蛙鳴。

諸羅樹蛙在八德社區出沒的身影,青綠色的身體及白色肚皮為其一大特色。(圖:八德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諸羅樹蛙」作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雲林縣和嘉義縣市的平原地帶,但隨著當地產業型態改變及棲息地遭到開發,諸羅樹蛙也逐漸面臨危機,已於西元2008年被列為保育等級第二級─珍貴稀有的物種,極需保育。八德社區在規劃建置當地的自然農園時,主要採用的也是無毒栽種,利用自製的有機肥料、雨水回收澆灌等方式種植蔬果,不僅希望不傷害土地,同時也希望不傷害到諸羅樹蛙的生存。

八德社區中的自然農園,供社區居民使用,採用無毒的方式種植農作物。(江晨/攝)

在決定將諸羅樹蛙作為社區打造的主題後,林淑靜首先想到可以利用環保紙漿將諸羅樹蛙造型做成社區內的裝置藝術,為此還派了五名志工前去向麥寮的紙漿藝術達人林錦山學習,在習得基本的工法後,再回來自己鑽研、創新,與社區成員共同陸續打造出富有藝術價值的「諸羅樹蛙公園」,走進社區公園你會發現不僅公園椅、廁所內的小便斗是由諸羅樹蛙所做成,就連社區的電線桿及牆壁也都隨處可見樹蛙的身影。

社區公園內廁所與洗手台的諸羅樹蛙造型皆是以紙漿雕塑而成。(江晨/攝)

除了諸羅樹蛙紙漿藝術以外,社區居民也在公園內建造出了生態循環池的農塘,不僅為諸羅樹蛙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甚至因此拿下了雲林縣第五屆社區PK賽的金牌。社區協會會計高麗華說:「以前這裡其實是塊無人整理的小水池,旁邊雜草叢生、堆滿垃圾,還有人會在這裡養鴨養鵝,菜葉、飼料跟糞便到處都是,當時真的是臭氣熏天,行人走到這裡根本不敢稍作停留。」但從103年開始,社區志工便會利用假日過來整理水池,先是將雜草、垃圾清除,並遷養鴨鵝,同時在水池周邊種植花草樹木,水中則是養殖多樣性的水生植物以及魚類,讓原本骯髒的小水池成為乾淨、動植物豐富且環境優美的生態池,當民眾、遊客經過時不再需要掩住呼吸、快步而過,而是可以停下來細細欣賞生態的美好,如果幸運的話,你甚至可以聽見蛙鳴的歌聲或是看見諸羅樹蛙的身影。

社區公園內的生態農塘,農塘周遭植物有錢幣草、野薑花、睡蓮、台灣萍蓬草等等,動物則是有諸羅樹蛙、莫氏樹蛙等兩棲類與蓋斑鬥魚、鯉魚等魚類,充分展現了生態農塘的多樣性。(江晨/攝)

在推動社區環境營造的同時,八德社區也並沒有忽略掉環保節能的「低碳」精神,不僅植物園與諸羅樹蛙公園內的路燈是由太陽能發電所提供,就連生態農塘的抽水、噴水系統也都是利用太陽能運作。此外,社區在省水方面也另有妙招,妥善發揮了魚菜共生的廢水、過濾、灌溉的功能,首先將生態農塘旁魟魚養殖場的廢水流放至農塘中,再經過農塘水生植物的過濾和魚類排放的糞便作為養分,最後再將這些水拿來灌溉社區中的蔬菜果樹,充分利用了水資源外也體現了八德社區的「生態保育」、「低碳社區」營造宗旨。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4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1則報導
669則影音
16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3,637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4,656
推:
0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2,594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3,222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4,564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7,588
推:
2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6,053
推:
0
回應:
0
3:43

生命的鏈接 不朽的思念

2024-02-21
瀏覽:
11,396
推:
3
回應:
0
2:39

不畏傳統 表現自我人身彩繪

2024-02-21
瀏覽:
6,026
推:
1
回應:
0

馬賽克鑲嵌藝術 傳遞台灣之美

2024-02-21
瀏覽:
5,892
推:
0
回應:
0

斗六的後花園 用多元生態打造社區之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6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6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