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插秧篇
看到這一片綠油油的稻田, 令人心曠神怡, 想到小時候大家朗朗上口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插秧前先經曳引機將農地整平,並於插秧當天,將一片一片的秧苗,運送到田埂邊,以利後續作業.。
以機械化插秧 ,二人即可作業。進行種植時,首先以機械爪從苗床中取出數株秧苗植入田中的泥土,當秧苗快要用完時,助手就要立即補貨
插秧機快到田埂時,必須把苗床提高,然後180度迴轉,轉好後放下苗床繼續插秧,插秧機是將秧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種農業機械,根據統計用機械操作的效率高過傳統人工的十倍以上,因此,以台灣為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機械式插秧, 機械自動化逐漸地取代了人工插秧。
我們來聽聽一位老農的心聲
種田的做到不要讓它貴, 種田的沒賺錢, 因為價格都固定呀, 四五十年前稻穀, 就八.九百 ,現在也一樣只有八.九百, 這樣聽懂嗎?
經過四五十年稻穀還是這個價錢 怎麼會有好價格 不會有好價格
餘糧的收購價格一向偏低,農民的生產成本平均要九元,難怪老農抱怨每百斤只有八.九百元,怎麼會賺錢呢?希望主政當局能重視這個問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