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重創表演藝術生態,大劇團挺過來了,但是預算不足的小劇團呢?它們面臨在演出延期、停演的現況,雖有政府與文化部紓困方案與協助,但是恐仍敵不過「收團」的命運,但也有劇團為了讓觀眾繼續接收戲劇帶來的感動,採用「沈浸式」劇場演出方式吸引受眾,不過演出場地、團隊協作、預算超支等「內憂問題」逐漸浮出,成為劇場人需要面對與思考的挑戰。
面對疫情所帶來的票房危機,劇場人最不缺的就是創意;《鬧事劇團》製作團隊近期推出「沈浸式」戲劇,除了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也利用免費的酒水與宵夜吸引觀眾來看戲,不過該劇團除了面對因疫情延期演出時間,而緊縮的排練壓力外,該次互動式演出需配合政府防的疫措施也成為挑戰,對於該劇的演出模式,《鬧事劇團》舞監呂學俊表示:
「本劇以沈浸式劇場的方式跟觀眾的互動。因為我覺得本劇⋯比如說我是演員、他是觀眾,我就會面著他講故事,然而我覺得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對我來講觀眾有沒有共感不是一個重點,但我希望他能知道這件事情,然後對社會上所有發生的事情能夠有所反饋。」
據了解,該劇除了有配合場地的演出的戲劇架構,並以「與觀眾互動」作為核心,訓練演員不是以教導者的角色出現,而是聆聽者,聽到觀眾對於性別議題、社會議題的反饋,不多做評論,僅讓觀眾間出現「不同聲音」;呂學俊表示:
「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當這件事血淋淋的發生在你身上,或者是觀眾很樂意跟你分享的話,我都覺得是一種回饋,我覺得說出口這件事就是一種療癒。」
然而,該劇以與演員、觀眾間的互動作為賣點,卻衍伸出大眾最擔心的「防疫問題」,劇場座位社交距離、拿下口罩吃佳餚等問題會不會成為劇團面臨的重大考驗,該劇團製作人李堃銘提到,因為演員會混入觀眾群,主要說話的是演員,劇團除了確認演員的自主管理狀況,也會確保桌跟桌之間保持防疫距離。劇團行政公關劉宥廷也表示:
「比如說今天幫你提供的菜你沒辦法吃,那我們可以提供外帶服務,看你是要帶回家給你的家人吃還是做別的處理也沒有關係,因為你買票來了,那這個東西就是你的。」
李堃銘也補充道,該劇團想要給人的感覺是溫暖的,他們希望劇團可以帶給觀眾一場「會思考的戲」,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人與人的互動變得非常少,他們希望能把正向東西傳達出去,利用最溫柔的戲劇呈現傳達正確的事情。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李家妤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