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公民記者有心 官員知錯能改

2010/05/06 13:09
2,726次瀏覽 ・ 1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3
檢舉

屏東縣枋寮鄉網站所記錄的「白軍營」古蹟解說文指出: 「清光緒三年(西
元1875)枋寮地區因長期與原住民族衝突,加上又發生牡丹事件,讓清朝
深感此地的重要,於是由台南府派遣淮軍,由姚輔延將將軍率水軍至此駐
?,後來與番人激戰於士文溪口,官兵二百多人全數陣亡,遂合葬於此;
因其制服為白色,故俗稱白軍營,又鄉人感念其忠烈又稱為淮軍義?。」

雖短短的幾行字,確被筆者認出有下列五點錯誤:
1.清光緒三年(西元1875)枋寮地區因長期與原住民族衝突----。
2.由台南府派遣淮軍
3.姚輔延將將軍率水軍至此駐?---
4.後來與番人激戰於士文溪口----。
5.官兵二百多人全數陣亡。

筆者於2010年四月二十五日發表下列這則新聞
「墳塚變神壇 病逝記戰亡」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4788

2010年五月五日,枋寮鄉公所函知筆者曰已修正該處史蹟之記載,其文如下:

清同治末年,為建恆春縣城及壓迫原住民歸屬,必須打通枋寮至恆春之陸路交
通,於光緒元年(西元1873年)二月唐定奎派提督王德成、張光亮、周志本帶
七營淮軍分紮枋寮、南勢湖、枋山。由於積勞成疾、感受瘴厲,致使官兵多人
陸續病故;依台灣文獻叢刊淮軍病故員弁請卹片文指出,有官兵二百六十五員
合葬於枋寮「白軍營」(淮軍義塚);但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奏摺文指出有七百
六十九員官兵合葬於此地。光緒二年(西元1874年)八月白軍營合塚、建祠宇竣
工,春秋由地方官致祭。(上文由落山風文化藝術工作室  林順隆先生提供)
因淮軍之制服為白色,故俗稱「白軍營」;又鄉人感念其忠烈,又稱之為「淮
軍義塚」。

註: 清史中的「撫番」字眼,筆者另述為「壓迫原住民歸屬」。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