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化石的愛與愁
![](https://www.peopo.org/files/public/video/img2/1557228/%E8%B2%9D%E5%8C%96%E7%9F%B32.jpg)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位於苗栗後龍溪南岸一帶的過港貝化石層
日據時代因闢建海線鐵路開挖隧道時被發現
化石出露處的地質以棕黃色砂岩為主
中間夾一層約2公尺厚的灰色細粒砂岩層
即為化石主要分佈區域
照片
![](/files/public/styles/wide/public/images/15081/%E8%B2%9D%E5%8C%96%E7%9F%B36.jpg.webp?itok=5RIKaufA)
種類以海扇蛤為主
可辨識出蛤類螺類與棘皮動物類等135種化石
約100萬至600萬年前形成的過港貝化石層
因台灣島的構造運動從淺海抬升
可藉化石分佈研究古沉積環境
了解過去的環境變化
極具歷史與生態價值
也因其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
照片
![](/files/public/styles/wide/public/images/15081/%E8%B2%9D%E5%8C%96%E7%9F%B35.jpg.webp?itok=x7CK7PEc)
為保存其完整性
日據時代即設立石碑以保護此化石層
惟早年並無實際經營管理與列管保護
化石屢傳遭人採集破壞
珍貴化石點滴流失
為避免土地開發與濫採偷盜
造成特殊地質遺跡的破壞
照片
![](/files/public/styles/wide/public/images/15081/%E8%B2%9D%E5%8C%96%E7%9F%B31.jpg.webp?itok=Q-glq0Ar)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
2015年開始關注過港貝化石層
與苗栗縣政府設置木樁圍籬
避免民眾直接的接觸
並透過親子生態遊學活動的辦理
帶領民眾從生態教育中
學習對環境珍惜與保護的態度
照片
![](/files/public/styles/wide/public/images/15081/%E8%B2%9D%E5%8C%96%E7%9F%B32.jpg.webp?itok=KIULnyb_)
公民記者許譽騰 苗栗後龍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