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延平社區改造 傳承鴿笭永續發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長榮大傳系 王宥涵 呂珮慈 黃少萱 孫婕茹 台南報導】
擁有深厚歷史的台南,隨著時代變遷,導致歷史產業逐漸沒落,位於佳里的延平社區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造。
佳里延平社區總幹事 姚志峰
那改造前的話,我們屬於鄉村社區,沒有什麼特色來展現出來。我們經過了一些社區營造計畫,還有農村再生計畫的一些項目。
延平社區主要產糖和芝麻,還有即將失傳的鴿笭,在改造時設計了一系列的導覽路線,將古早相關的器具都保留下來,讓參訪民眾可以親身體驗。
佳里延平社區總幹事 姚志峰
我們在地的文化就是製糖,大家可以藉著復古糖廍的呈現,來了解在地的製糖的文化。那另外我們對在地的特色文化-鴿笭文化,我們也把它做一個恢復。現在外地人來,或者我們有機會的時候,也可以把我們傳統鴿笭的特色文化呈現出來,把它保存下來。
其中在南台灣近200年歷史的鴿笭,是即將失傳的民俗活動,「鴿笭」是指裝在鴿子尾部的發聲器具,結構類似哨子。
佳里延平社區總幹事 姚志峰
這個如果把它吹動的話,他會有一點點響亮。
在日治時期,是嘉南地區農閒時的娛樂。主要分布在八掌溪以南,曾文溪以北的地區。社區為了延續鴿笭,做了許多相關的裝置藝術,像是將鴿笭的圖畫在陶板上,特別請師傅製作各種尺寸的笭、開辦教學製作課程、飼養鴿子專門訓練,期望技藝能夠傳承保留。
在台南每年3-5月期間,都會舉行鴿笭文化祭活動,讓全台民眾都共襄盛舉。佳里延平社區恢復這項傳統技藝不但是讓古代文化繼續傳承,更是給民眾重新認識社區的重要管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