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呼籲食農教育~"教行為"取代"教知識"

2020/12/16 10:02
1,58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照片

2020.12.13

參加食農教育點子膠囊交流會,很感謝楊雅安老師舉辦,包括新北市立忠孝國中擔任綜合活動領域教師_王齡儀、台灣兒童食育協會_李玫翎、許佳茵、秦佳圓有機農場_秦瑋恩、台東食育提案所……等各位老師都很用心推廣,我學到很多。

因每次食農教育時間很短暫,甚至一個月只能一次,我呼籲"教行為"取代"教知識,建議影片或繪本回家自行看,上課時間用來新的行為建立,以及找出無法做到行為的原因加以克服,並推薦<<身體記憶 比大腦學習更可靠>>這本書。)(作者補充:為何滑手機,缺乏同理心的特別多?問題都出在缺乏某種身體的記憶。)

梁營養師呼應行為面的重要,分享她讓失智症老人煮蘿蔔糕,由於是老人家以前身體的記憶,所以材料備好,老人家馬上動起鍋鏟等如同恢復部分生活機能,讓一旁陪伴的家人非常驚訝。這位營養師也很用心,讓中風患者即使手不方便,還是可以幫忙撥豆莢,一邊共同準備食材,一邊活化手和腦的功能,同時增加成就感與愉悅。

補充:營造親身體驗的注意事項
例如不少人參加服務老人或淨灘或插秧收割......等志工服務數小時或數天,卻抱著活動有趣、度假、沒體驗過想嚐試或換取好成績等心態,或是主辦單位備妥活動環境舒適,標準作業流程,現代多人依然沒有親身嚐到「匱乏」「困頓中努力求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