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接觸
一位去世的摯友曾經告訴我
他學再多的表演藝術也沒有用
台灣日日上演真人版的戲劇(即時社會新聞)
而且時時換鮮,讓他根本毫無表演與生存空間
上週聖帕橫掃全台,當然,也應該都是颱風消息
本週華航不幸出事,那兩天完全沒有新聞,
我們看到是華航不斷的被解析與重組。
台灣需要這麼多的即時或單一訊息嗎?
地方上的事務或是民生,公共議題
完全上不了所謂的主流媒體
現在也只能仰賴PeoPo公民新聞平台
公民新聞也算是一種新興學科吧
因此,開始有人需要定義它,以便讓自己可以依循
公民+新聞=公民新聞?
非公民的觀察或是非新聞式的寫法
能否算是公民新聞?
或是能引起第三者的共鳴文類就算是公民新聞呢?
還是一定要有報導這樣規範呢?
以科幻這種類型文學,已經超過一百年了,
但是還是需要再定義,再詮釋
而且,晚近也開始有奇幻與科幻的區隔(以前的幻想是不分家的)
關於其中的差異與論述,再另闢專文討論吧
我相信無論是公民新聞或是科幻文學
他都牽扯到新興科技或是工具的運用,
才能夠產出這樣的報導或是創作
電腦,網路,數位電子產品的普及化,撼動全世界,也慢慢改變世界
製造,傳輸,複製的更快速,使得任何形式產出的製品,變的更容易取得與散播。
科學人8月號曾有一篇關於
美國科學作家、
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魏斯曼(Alan Weisman)
的新書《少了我們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
(有一點報導了,算是新聞吧?)
在這個思考實驗中,魏斯曼並未言明人類毀滅的原因,
相反的,他直接假設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
然後預測接下來的數年、數十年、數百年,
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
拉雜談了許多,其實是要引出以下作品-第一類接觸
寫作這篇文章時,我並沒有閱讀過魏斯曼的書籍
現在,更堅定思想是會平移的這件事
(而且他是科學作家與新聞系教授ㄟ)
所以"第一類接觸"與其說是科幻小品,
不如說是觀察筆記或是對朋友的悼念文
當初PO在網路上,引起兩極化的討論,有人大加讚賞
當然也有人看不懂,或是不知其中的科幻意涵,
這當然都是作者的問題
不過,再此懇求讀此作品的閱聽者,如果不懂,煩請多看兩遍
畢竟閱讀本身就有其趣味,閱讀科幻更有其特定趣味。
-----------------------------------------------
巨大的神柱早已傾圮,只留下鑽石般的基座與三環的圖騰,而避雷針與鋼球也已散落成無數銅條與鋼片,這裡曾經是人們膜拜敬天之處,如今只剩下殘垣廢墟;從整個世界空寂的狀態,可以看出城市曾經歷過浩劫的洗禮。
就在整片廢墟的不遠處,從外觀輪廓還可以看出是一幢殘破的豪宅裡,居然還有著一畦美麗的花圃,洋溢著生命奔放的氣息,仔細一看,原來是有一位園丁在細心的照料這片花圃。更仔細的接近一瞧,這位園丁,「他」規律的移動著,邁著相同的步伐,眼睛左右閃著紅色的微光,手掌間細心的為這片花圃澆水,鋤草與施肥,從不怠慢,日復一日的生活型態從來沒有改變過,也未曾休息停止過,直到今天的到來﹒﹒﹒
在這美麗花圃的一隅,一個精細的淡黃色薄膜慢慢地裂開,一隻虛弱的小虫,渾身透明的像水晶般的躺著;由牠透明的程度,我們可以看到小虫體內有著快速的起伏運動,這樣的蠕動波非常有規律地一波接著一波;這些波產生於身體中間,有的向前,有的向後蔓延開來。因為這是消化道正在吸吮著細碎的腐植土,來補充自身的能量來源。
園丁一如往常的在花圃工作,他細心地穿梭於各個灌木叢與各種花卉植物間,突然間他停止了行進,原來是他的感應器偵測到一隻活生生的生物,他努力的搜尋著所有內建的資料庫,卻發現並沒有這樣的生命型態。雖然如此,為了避免傷害牠,園丁還是佇足並仔細地瞧著這渺小的生命...
小虫正在飽餐當中,卻被突如其來站在牠眼前的巨大身影所嚇著,不過,牠隨即恢復鎮定,並主動與他打招呼,
「嗨!你好。」
園丁卻被這突然的招呼聲嚇了一跳,不過,他還是禮貌性地回覆著:「你好。」非常生硬且帶有濃厚的鏗鏘的腔調。
收到他的回應,小虫繼續問候說:「我是雞冠細身赤鍬形蟲,你可以叫我阿虫就好了。請問你就是所謂的人類嗎?」
「阿虫,你好,我不是人類,我是機器人,是人類的僕人;我的編號是羅伯特R0731,你叫我羅伯特就可以了,我這款型號的機器人就只剩我一個而已。」
「那這裡還有人類嗎?」阿虫問。
羅伯特回說:「這個星球已經沒有人類了,所有的事務都是由機器人管理負責的,而所有人類的寵物都是由基因複製而成的,你是我見過第一個非基因製造的奇特生物。」
「喔!」阿虫嘟濃了一聲,繼續追問說:「那你們都在做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任務,像我是管理這片花圃的園丁,有的是負責寵物的飼養,有的則是建設城市,我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在人類歸來之前,可以將市容恢復成原來的樣貌。」
聽到羅伯特侃侃而談,阿虫正想繼續聊下去,卻被羅伯特打斷。
「我已經耽誤了許多時間,我的工作進度有些落後,等我把工作完成之後,我再來與你聊天,我會知道你在哪裡的!」於是羅伯特撇下阿虫,繼續他未完成的工作。而阿虫則繼續大啖牠的腐植土。
等到日近黃昏,羅伯特又來找阿虫聊天。就這樣,每天只要羅伯特忙完例行的工作之後,就會來找阿虫聊天;而阿虫除了日常的進食之外,最大的樂趣就是與羅伯特閒聊。從他的口中,阿虫知道人類早已經撤離這個星球,只留下無數忠心的機器人,與人類不願帶走的基因寵物,繼續在這裡生活。
羅伯特則從阿虫口中得知他所從未聽聞過的世界,在機器人與基因寵物出現在這個世界之前,原來世上還有那麼多各式各樣的生命型態。
他們兩個就這樣的每天聊著,變成不離不棄的朋友。大約兩個星期左右,阿虫已經變成蛹,一動也不動地杵在那裡。雖然羅伯特知道這是阿虫成長的過程,但還是有頓失重心的「感覺」,因為這樣,他對整理花圃的態度也就越來越怠慢了。
不知過了多久,阿虫破繭而出,變成一隻美麗的六足成蟲,鞘翅處呈現油亮的黃、綠色金屬光。阿蟲很高興的想飛去找羅伯特,讓他看看牠美麗的身軀,當牠飛翔時,卻發現整片花圃已經荒蕪,各個角落都遍尋不著羅伯特的蹤影。
阿蟲很想念羅伯特,於是牠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他,並且要問他為什麼不再整理這片美麗的花圃!阿蟲飛遍了許多角落,看到很多基因複製的寵物穿梭於街道上,並且受到各式各樣機器人的照顧;牠也看到許多工程機器人正忙碌的建設著,為回復以前的市容而努力...
就這樣飛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阿蟲飛到了一座巨大的機械城市,在資源回收管理處,牠發現了羅伯特就靜靜地躺在那裡;雖然能量微弱,但羅伯特一見到阿蟲,他的自動充電系統又開始運作起來,慢慢地所有的能量值都回復到正常狀態,只是此時,阿蟲已經虛弱地躺在羅伯特的身軀上,用著極為虛弱地口吻問著羅伯特:「你,為什麼要離開那片美麗的花圃?」
羅伯特一五一十的告訴阿蟲:「由於自己喪失了整理花圃的意願,機械中心於是認定這是機能運作故障,需要回收檢測,但是經過多次檢測結果,發覺已經完全無法運作,因此即將要做報廢處理,卻在報廢前夕被你找到,見到了你,我的生命似乎又被賦予了某種意義。」
阿蟲心滿意足的對羅伯特說著:「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可以將我的基因再重新複製,讓我的生命得以延續;如果不行,也希望你能永遠記得我。」說完以後,阿蟲就僵硬的躺在羅伯特的胸膛。
羅伯特起身,雙手捧著阿蟲的身軀,步伐堅毅的走向基因複製中心,而他的資料庫也慢慢地處理運算著: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雄蟲體長:28-56mm,頭部前方有一凹陷,全身具有油綠色金屬光。野外活動期間6-8月,卵孵化成幼蟲約需一年時間...
摘錄自機器人軼事百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