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疫情期間更應重新評估是否進口萊豬

2020/11/16 16:24
2,04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行政院政務委員針對萊豬爭議提出五大問與答,其中關鍵重點包括:

一、萊克多巴胺殘留允許量有CODEX國際標準可依循,因此只要中美談判時依此標準當成共識就無需擔心食安問題。
二、更改已談好的貿易協定會讓台灣不夠符合WTO降低貿易障礙的要求。因此,台灣不會因美國總統換人而更改萊豬進口決定。

 

照片

 

有待政府正視的部分是:

一、連生產萊豬的國家都自行評估訂定殘留容許量標準;歐盟和中國等大多數國家認定CODEX標準評估結果不足以證實安全。
若採CODEX國際標準就可以放心食用,為何美、加、日、澳等國還要分別獨立完成安全性評估報告,並訂定各國足以保障健康安全的殘留容許量?不確定台灣公布的各部位殘留允許量的標準是經過何種評估測試?萊克多巴胺雖是一種毒性相對低的瘦肉精,但為何全球大多數的160個國家包括歐盟和中國都禁止使用萊劑而無視CODEX的食安建議[1]?
二、單方面任意更動談好的貿易協定可能受罰;但疫情影響讓萊豬安全問題加速惡化應有重新評估的合理空間。
2007年台灣因國內豬農反彈聲浪不斷,政府於9月4日通知WTO無法依循已談好的8月22日起開放萊豬,而必須延期開放。該決定造成台美間的雙邊經貿高層諮商管道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中斷長達五年[2]。但台灣可因擔心美方報復,就在疫情嚴峻期間門戶大開造成食安危機嗎?

 

為何萊豬安全問題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可能更加嚴峻?

就算允許在飼料中使用萊劑的少數國家也明白其風險,因為它會改變動物的新陳代謝造成營養被重新分配於加速長肉,而不去長脂肪,因此可用較少的飼料生長更多豬肉,使豬農獲利增加。但美國食藥署FDA研究指出約三成以萊劑飼養的豬隻發生斜臥、呼吸困難及共濟失調 (如步履不穩、無法站立、搖搖晃晃、反應遲緩等症狀)。萊劑餵食的母牛死亡率比未服萊劑的高出75%~90%。萊劑症狀甚至包括震動、蹄退化或破壞、心臟病、且具搖頭丸和甲基苯丙胺 (甲基安非他命,俗稱冰毒) 的影響,另如心跳加快、心臟組織收縮等等。因此,通常只在豬隻屠宰前的生長後期允許有限量的使用萊劑以減少體內劑量[3]。歐洲和中國因擔心食用安全性評估報告仍有待研究確認下,直接封殺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的萊豬進口。從源頭把關當然比後續配套標示、抽檢、或追蹤流向更為安全。

新冠疫情期間豬隻屠宰和加工業幾乎只有一半在運行,報導指出有些豬牛因飼養期延長而可能吃入更多萊劑飼料,容易造成部分豬牛的萊劑殘留總量增加,並讓進口的抽樣檢測增加更多不確定性。因此,疫情風險增加下必須重新評估是否依原訂時程開放萊豬進口,並盡速依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在CODEX的基礎上重新訂定各部位的允許量,等政府和專家分階段公開檢驗核實其安全性並兼顧國內豬農經濟立場後再做決定,千萬別掉入米爾格拉姆人性實驗的心理陷阱[4]。

【參考資料】

[1] 160國禁萊克多巴胺 歐盟食安最嚴謹
[2] 農產品安全管理與宣導教育-「萊克多巴胺」說清楚、講明白
[3] 觀點投書:美國人如何看待萊克多巴胺?
[4] 目前最值得反思的一期,米爾格拉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