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文物拍賣形式 促進文物交流與歷史傳承
拍賣形式百百種,其中甫於五月成立的逸龍文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經營所謂的「文物拍賣」。自小集郵,對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充滿興趣的老闆孫國光先生,在集郵一段時間之後,由於對郵票中的古物、書畫特別有興趣,因而朝向文物界發展。孫老闆希望藉由文物的歷史、藝術及知識層面來經營文物拍賣,在提供文物交流平台的同時,也能夠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另類思考的方向。
孫老闆有感於台灣文物流通管道受限,起初希望仿效牿嶺街一帶五家集郵拍賣公司的方式,做為文物拍賣方式的參考。然而,現今文物採用喊拍的方式,雖然容易創造最高價格,但往往最高價卻會超出市場的合理價格。孫老闆認為,這樣一來對市場上的文物價值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最後決定採行通訊拍賣的模式,以保持買家的理性投標,亦較易成為真正的行情價。
因此,目前文物拍賣的運作方式,是相當多元的。首先,針對每位出品人的產品加以拍照、編號並建檔,製作成文物拍賣目錄。同時,也將實體的拍賣目錄上網,提供更為方便的網路管道。而公司也將所有欲拍賣的物品做現場展示,並歡迎收藏家偕同專家一同到場,對喜愛的文物做最後的檢視,再以客觀理性的方式,投下心中理想的價格。
通訊拍賣的方式,在文物界來講,可說是空前的嘗試。而這種方式,也為文物收藏區分了市場,即文物不僅限於頂級品,如能維持在中級品以上的水準。對初期的收藏者而言,不失為入門的一種管道。
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當時國民政府攜帶大批故宮文物來台,而私人收藏家隨政府來台者,也將自己的古畫文物等收藏品一同遷至台灣。後來因為兩岸的對立,文物交流亦告中斷,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不允許私人擁有古代的文物古玩,更別提文物的轉手與交易。文革結束以後,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在要求經濟的創匯、改善生活條件,以及人民普遍沒有文物保存的觀念之下,兩岸的文物又重新展開交流。由於台灣地理位置與大陸接近,而當時台灣經濟又正處於快速起飛階段,擁有較為雄厚的資本,大陸文物因此大量湧入台灣,因此又再度掀起了文物交流的熱潮。
然而,最近幾年文物市場情勢全面顛覆過來。由於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而台灣的經濟卻不見起色,孫老闆表示,當初許多從大陸來台的文物,已經開始有回流大陸的現象出現。而大陸的文物,也很難得進到台灣,因為其經濟實力雄厚,文物相對能夠被私人收藏家高價截留。
在文物拍賣產業的發展狀況方面,孫老闆表示,目前台灣對文物的買氣可說相當薄弱,而中國則正好相反,因此如何建立起兩岸的文物交流管道,是目前主要的努力方向。其次則是希望效法故宮,將文物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現代生活脈絡相結合。但面對目前的台灣文物市場,孫老闆也感嘆,如要拓展台灣文物市場,主要還得等待台灣整體經濟條件的提升。一旦經濟條件提升,才有收藏文物的可能,否則連日常生活都成問題,文物收藏的能力又該從何談起。
文物拍賣,是奠基在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執著之上的,就如同許多的文化產業一樣,本身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意涵。但這些文化產業,卻因為國內經濟條件的因素,發展上受到限制。然而,文化產業卻是評估國力的重要指標,也可成為政府改善經濟環境的助力。因此,政府應當將焦點放在如何改善國計民生之上,實際體察各產業的發展狀況與可能需求,期使台灣的經濟能夠再度有所發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