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審制有助於提升司法公信力嗎?

文字-A A +A

陪審制的邏輯很清楚:法律專業問題交給專業的法官去處理;必須靠社會生活經驗去判斷的「事實認定問題」,則交由陪審團去處理。同時,為了避免陪審團的判斷被法律條文框架所束縛,所以,有法律背景的人,會被排除在陪審團外;換言之,學法律的人不可以當陪審員。

我國司法制度,被人詬病的重點之一,就是法官對事實的認定,有自由心證權力。同時,又不要求擔任法官的人,必須先要有執業律師工作經驗。當上法官,可以住在司法新村,享受終身職工作保障,以便保持「皇后的貞操」。相對而言,法官的社會生活經驗卻可能嚴重不足,甚至可以說是與社會脫節。我國規劃中的參審制,能夠彌補這個重大缺陷嗎?國民法官和法官看法不同時,法官搬出倒背如流的法律條文和一堆解釋文,國民法官能夠抵擋嗎?

其次,我國的司法制度非常強調法官的獨立審判權限。各個法官對於法律條文,可以各自解讀,讓甲說和乙說的不同判決結果,可以同時存在多年。當事人只能看運氣。英美法系的common law在我國是行不通的。所以,訴訟當事人除非引用的是被法院選定的「判例」,否則,不能說某某法院對這類案件作出怎樣的判決,就提出來作為抗辯理由。參審制有辦法破除這類的門戶之見嗎?

其實,甲說和乙說判決現象,也反映我國司法制度僵化的層面。採行common law的國家非常著重法理原則的探討。所有,法官可以隨著社會情勢變遷,根據法理和立法意旨,對法律條文作出新的詮釋。我國的司法判決文,卻常被發現有「複製和貼上」的情形。

再提一點,歐美先進國家有新的法律條文出來,評論者往往會說,真正的影響效果,還是要經過訴訟案件的試煉。換言之,真正發生事情以後,案例才是最重要的。立法或監察部門其實應該成立一個專責單位,有系統地追蹤各個法條,有沒有達到當初立法的預期效果?或是,有沒有法條因為情勢變遷,變得過時了。然後定期向立法者提出報告,建議應該增修的法律條文。這樣,就不致於出現甲說和乙說判決結果,可以同時存在社會多年的不合理現象。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2.07.28

Anthony

加入時間: 2012.07.28
456則報導
76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ETF的收益平準金機制可能會衍生老鼠會效應

2024-04-07
瀏覽:
2,094
推:
0
回應:
0

談談不在籍投票問題

2024-03-23
瀏覽:
2,601
推:
0
回應:
0

五權憲法可行嗎?

2024-03-12
瀏覽:
3,051
推:
0
回應:
0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人民的抗暴運動

2024-02-27
瀏覽:
3,998
推:
0
回應:
0

2024年大選的板塊變化

2024-02-05
瀏覽:
5,737
推:
0
回應:
0

主管機關竟然放任不管

2024-02-03
瀏覽:
5,517
推:
0
回應:
0

探討騎樓和公共開放空間的公益性

2024-01-27
瀏覽:
3,373
推:
0
回應:
0

有權無責的違建處理制度

2024-01-23
瀏覽:
3,106
推:
0
回應:
0

對2024大選結果的觀察

2024-01-16
瀏覽:
4,683
推:
1
回應:
0

對「雞蛋之亂」的一些看法

2023-10-04
瀏覽:
4,473
推:
0
回應:
0

參審制有助於提升司法公信力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1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1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