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鼓勵民間設置傳染病隔離場所
武漢新冠肺炎已經全球化了,看起來不太可能像SARS一樣,肆虐幾個月以後,完全從地球上消失。武漢新冠肺炎傳染力很強,且不斷變異,即使將來發明出特效藥或疫苗,似乎也很難根絕。最後有可能變成像流感一樣,在全球各地週期性復發傳播。
所幸,只要醫療體系不被突如其來的大量確診者壓垮,武漢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其實還不算很可怕;臺灣目前大概1.4%左右。原則上,輕症患者只要能夠隔離休養,大多數會自行康復。重要問題是,如何確保這些確診者,切實與人群隔離,且飲食起居可以得到妥善協助,廢棄物和廢水也有妥適的處理設施,不會傳播病毒給其他的人。其次,當社區夾雜有居家隔離者和居家檢疫者時,不但會引起鄰居(甚至家人)的恐慌,且這些人不能出門,生活起居同樣需要其他人的協助。
政府目前是有設置集中隔離檢疫中心,只是處理能量終究有限。而一旦疫情緩和,這些設施可能就會被閒置,淪為「蚊子館」。長遠之計,政府或許可以根據防疫隔離需求,訂定規格,鼓勵民間在人煙稀少的地點,建立許多獨門獨戶的「小木屋」。平時,准許作為渡假中心,對外營業。發生疫情時,由政府徵用,立即可以收容必須隔離的確診者,以及有受感染風險,必須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的人。這樣,既可以達到防疫效果,也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公私兩蒙其利。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