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茶水間 喚起社區意識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盈芊、林鈺庭/台北市報導】南港茶水間團隊是由臺大城鄉所碩二學生陳冠杰、張若瑜、李芯牧所組成的。團隊執行了「大坑溪生態」及「溪流周邊綠地環境改造」相關的導覽及工作坊,讓居民們相互交流在地生活經驗,讓大坑溪流域的環境及防災議題得到公開討論的機會。另外,也與舊莊國小合作,將溪流環境保護概念傳遞給在地的小朋友們。團隊也在研究改造大坑溪沿線綠地的可行性,希望可以從實質環境面的改善上,讓舊莊成為更具宜居性的社區。

在舊莊里,成立南港茶水間團隊

陳冠杰說,面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等無法預測到的天然災害,各個社區所面臨的天然災害不一樣,應針對各個社區不同的面貌,做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舊莊里位在南港區的右下角,是大坑溪與四分溪的交界處,南港區的水一定會先流經過舊莊里,若舊莊里沒有做好溪流環境保護,可能會造成南港區河川污染或是河川堵塞等等的問題。

為了防止未來可能面臨到的災害、對社區造成的影響,南港茶水間團隊決定在舊莊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社區活動,讓居民能了解居住環境的生態、災害預防,從舉辦工作坊,帶著居民實地走訪大坑溪,了解大坑溪的生態樣貌,並舉辦溪流周邊綠地認領計畫,讓居民認領土地,一起改善周邊環境,並與舊莊國小合作特色課程,將「大坑溪週邊環境踏查」及「溪流水質檢測」環節納入該校中、高年級學生的特色課程中,從教育面著手,將溪流環境保護概念傳遞給在地的小朋友們。

南港山系與水系分布圖。圖片提供/南港茶水間團隊

舉辦社區活動,執行解決方案

陳冠杰認為,只是去和舊莊里的在地居民談大坑溪周邊環境是沒有成效的,必須經由一系列的社區活動來凝結社區意識,讓居民能主動觀察到社區裡的事物,一起解決社區問題。

南港茶水間成員:陳冠杰、張若瑜、李芯牧(左至右)。攝影/陳盈芊

南港茶水間執行團隊舉辦了三場與「大坑溪生態」及「溪流周邊綠地環境改造」相關的導覽及工作坊,讓居民們相互交流在地生活經驗,也讓大坑溪流域的環境及防災議題得到公開討論的機會。第一場的大坑溪生態導覽中,為了跳脫大家對於都市化環境的認知,特別將活動舉辦在遠離市中心的大坑溪上游,這裡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生態環境,以及歷史洪流所留下來的古道,讓居民更認識大坑溪的原始樣貌。雖然成效很好,但發現有許多參加者不是來自當地居民,無法準確的聚焦,因此執行團隊在第二和第三次的導覽、演講活動場地選在靠近河川下流的社區、學校或辦公室,透過與當地居民近距離的活動能聚焦與當地居民的交流和回饋,來凝結社區意識。

南港茶水間工作坊 。圖片提供/南港茶水間團隊

針對溪流周邊綠地環境改造,陳冠杰、張若瑜、李芯牧執行了「店仔口農園認領計畫」。店仔口廣場位於大坑溪溪流和山豬窟溪下游的聚集地,此地雖小,但空曠,無有效利用,而山豬窟溪水質不佳導致店仔口廣場的水資骯髒,溪水臭味讓人不敢靠近。因此南港茶水間團隊執行店仔口農園認領計畫,和南港社區大學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有農作物種植方法、植物認識、種植實作和農產品加工,讓居民報名認領土地,一起改造店仔口廣場,將店仔口廣場改造為具有景觀美化、環境教育、居民交流、永續經營的店仔口農場。

店仔口農園認領計畫改造圖。圖片提供/南港茶水間團隊

與舊莊國小合作,教育傳達水資源的概念

南港茶水間團隊與舊莊國小特色課程合作,將「大坑溪週邊環境踏查」、「溪流水質檢測」及「水漾微觀測」環節納入該校中、高年級學生的特色課程中,從教育面著手,將韌性城市、溪流環境保護等概念傳遞給在地的小朋友們。

與舊莊國小特色課程合作內容。製圖/林鈺庭

執行團隊帶著中、高年級的學生走出學校,觀察大坑溪溪畔附近,讓學生能直接與大坑溪接觸,了解大坑溪,並將特色課程的課程內容依照中、高年級來區分。中年級的學生會和團隊到大坑溪觀察周邊環境後,回學校進行分組遊戲,團隊製作了一張社區地圖,有花、草、樹木、汽車、活動、遛狗的標誌磁鐵,讓同學們依據沿路上所觀察到的,貼在社區地圖上,透過觀察,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最後進行戲劇表演,將沿路所看到的東西,用戲劇的方式表演出來,透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更了解溪流周邊環境。而高年級則是配合社區大學的合作,讓高年級學生和社大老師實際去撈水做簡易的河流檢測,並且配合顯微鏡觀測,看看水下的世界。另外,中、高年級的學生都需要寫執行團隊製作的學習單,李芯牧說,學習單有分成現場學習單和回家寫的學習單,中年級只有回家學習單,內容包含他們戶外觀察的心得,沒有去之前對河流看法,他們去觀察到了什麼,另外有對南港和舊莊地圖的指認,還有給平日裡希望他們也可以再用五感體驗觀察環境的作業,高年級學習單有現場和回家兩個,現場是紀錄水質檢測數據以及沿路觀察到什麼,回家的部分包含第一次水質檢測的心得,南港及舊莊地圖指認,還有觀察溪流中可能污染物的紀錄。

執行團隊帶舊莊國小的同學觀察大坑溪溪畔附近。圖片提供/南港茶水間團隊

談到與舊莊國小課程合作的成效,李芯牧說:「這次與國小的合作成效很好,在觀察大坑溪時,老師也和學生共學,也有學校老師來和我們談到,現在台灣教育有在談海洋教育,他們認為在談海洋教育之前,應該要先談溪流教育,這是他覺得現在教育方面所缺少的,可以從認識自己家鄉就有一條河,是蠻不錯的。」南港茶水間團隊希望能透過特色課程,在未來能作為一個溝通的橋樑,讓這個課程能銜接到國小老師、連接不同專業資源的社大老師,未來可以繼續經營,也希望未來不再是只有舊莊里,能在各個地方做社區觀察,讓這項教育能與在地特色結合,並讓附近的國小也能受到這項教育影響。

採訪側錄:

南港茶水間團隊皆不是南港人,但他們持續地執行社區活動,為了就是要讓當地居民更了解自己的社區。反思自己,要說幾個從小居住社區的特點或是附近的環境,卻一個都說不出來,經過這次的訪談,深刻地了解到觀察自身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305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300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2,913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696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6,953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28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947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830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848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南港茶水間 喚起社區意識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6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6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