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ECFA 經濟學家與官員PK大戰

2009/12/12 17:45
5,230次瀏覽 ・ 3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ECFA 經濟學家與官員PK大戰

文/Rousseau

ECFA近來已成為國內最重大的公共政策爭議,台灣大學經濟系、台大社會科學院公共經濟研究中心於12月11日首次針對ECFA舉辦公共論壇,並邀請經濟學教授及官員分別從正反面提出觀點。

 

民眾怎麼想?

經濟學者劉錦添表示,他所做的民調顯示,八八水災和美國牛肉事件之後,民眾對ECFA的支持大幅轉向反對,他認為政府並未做好雙向溝通,而只是以非做不可的態度進行單向宣傳。

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胡勝正認為,ECFA議題現在已經出現檸檬市場(Market for Lemons)現象,即因為對政府的缺乏信心,民眾就越往壞處想,因此支持度每況愈下。

官方採取的經濟模型正確可信嗎?

經濟學者胡勝正、陳博志及林向愷都批評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經濟模型存在許多問題。

胡勝正認為中經院的經濟模型的兩個前提假定:「充分就業」、「直接投資不變」是有問題的。「充分就業」的意思是指勞工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可以完全無障礙且立即的移動,但現實上並非如此(農民失業後不能馬上轉行變成石化工程師),因此「充分就業」的假定會高估ECFA帶來的就業效果以及低估失業情形。而「直接投資不變」是指台灣並不會提高在中國的投資,但實際情況則可能是發生「羊群效應」,即台灣產業遷往中國,因此「直接投資不變」的假定也高估了ECFA帶來的就業效果以及低估失業情形。

陳博志則指出中經院的經濟模型說ECFA會造成11萬4千人失業,但這個數字恐怕低估了24倍。而且中經院的經濟模型指出電子電機業產值會減少9%或3000億左右,但卻被政府直接以「專家調整」而直接歸零。這個模型說GDP會上升1.65%,但這是因為「電子業資源移轉至優勢產業」,但它把電子業的損失給拿掉卻還用同樣的GDP成長數字,就好像把成本不列入計算。

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則承認,經濟模型的前提假設的確會讓其參考性有限,但他認為目前所有的經濟模型都呈現ECFA是利大於弊,因此大方向上是沒問題的,只是如何降低弊害,並讓利益極大化。

教科書上的經濟學理正確嗎?

陳博志則認為,跟據「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台灣跟中國經濟往來越密切的話,台灣的工資會被越拉越低。然而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卻完全扭曲學理,他說「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的前提是「人員可自由出入並自由在對方境內就業」,但根據教科書,定理的前提是「包括人員在內的生產要素都不能在國際移動」。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則進一步指出,從Krugman的「軸心-輪輻」理論來看,中國由於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帶來的磁吸效應,讓中國在區域經濟整合的過程中越來越成為核心,若台灣簽了ECFA之後仍無法跟其他國家有FTA,就會出現「東協-中國-台灣」這樣的軸心-輪輻關係,中國成為台灣的軸心,台灣變成中國的邊陲,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會變成「城鄉關係」,這造成的影響就是台灣廠商基於區位選擇,會較傾向選擇移往作為軸心的中國來佈局,這就像香港和中國簽訂CEPA一樣出現了第二波產業外移。台灣因為越來越依賴中國,而會開始失去經濟自主性,最後連國家主權也會有危險。

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則是舉出新加坡為例,他認為新加坡市場規模小,但她並沒有變成邊陲。陳博志立即生氣地反駁說,那是因為新加坡在世界各處都簽FTA。

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認為簽FTA不是都會變成大國吃小國,要不然為什麼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小國都簽FTA,例如新加坡。「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模型雖然很完美,但新加坡也沒有因為和窮國簽了FTA而導致他的所得和工資一直往下降,美墨合作,或許邊境地區會受影響,但整體來講美國的工資並沒有被墨西哥拉下來,歐盟裡面也有富國有窮國,也沒出現工資均等的情形。因此在實務上並不一定會均等。

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還認為簽了ECFA之後,因為台灣的投資區位條件較好,會吸引更多外資前來,台灣廠商也會更願意留在台灣。對於ECFA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政府絕對會做好配套措施,嚴格把關「敏感性商品」,不開放農產品和中國勞工。

中國因素與second best

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強調,政府過去都有努力和歐美各國恰談FTA,但由於受到中共干擾因此並不順利,未來政府也會繼續爭取FTA,但現階段如果不弄ECFA,台灣就會邊緣化,也抵住不住日韓的競爭壓力。ECFA確實有利有弊,從學理上來看,最好的方案是簽ECFA也跟其他國家簽FTA,最不好的方案是只跟中國簽ECFA,而不跟其他國家簽FTA,這會導致台灣對中國過度依賴。但現階段只能選擇次佳方案,就是和中國簽了ECFA之後,也會比較容易跟其他國簽到FTA。例如新加坡已表態,如果台灣與中國的ECFA沒有突破的話,他們是不願意和我們談FTA的。所以現在如果ECFA有突破的話,就有可能和新加坡簽到FTA,因為在去年APEC年會中,中國也曾阻撓我國與新加坡的雙邊會談,但新加坡則表示「胡錦濤和連戰都雙邊會談了,為什麼我們不行和台灣雙邊會談」,後來中國也就默許了。這個事例可以當做一個參考。

但陳博志則認為,中國經貿部已經公開講了,簽FTA是主權國家的行為,不准台灣跟其他國家簽。

當前之務是什麼?

胡勝正認為ECFA一定要資訊透明化,也可以學瑞典或丹麥用公民投票來決定重大經濟政策,民意也能扮演對外談判時的黑臉。另外支持ECFA必須包含幾項前提:促進與先進國家美日歐簽署FTA、保護弱勢族群、更上位的產業政策。

陳博志則建議如果要跟中國簽ECFA,一定要加入一條「ECFA要等美日FTA都簽定後,才同時生效」,還有必須要求中國承諾不能再干擾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還有中國要改善不公平、不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及非關稅障礙,政府到目前為止只談合作,而未談不公平的部份,在順序上是錯的。

林向愷則表示ECFA應該要反對到底,Krugman也說過市場規模小的國家一定要設法擺脫對經濟規模大的國家的依賴,台灣最好的策略是設法和歐美發展比較密切的關係,而不能再依賴中國下去了。如果次佳選擇,要簽ECFA也必須設下前提,才能保障台灣未來的生存選擇權。

實務優於理論?

當天會場擠滿了年輕學生,正反雙方在經濟學理上和政經實務上都展開激烈攻防,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由於要回部會開會因此提前離席,在離開前他對經濟學者的批評表示:「民眾對ECFA內容不明瞭,可以上政府網站,民眾不接觸當然不瞭解」;「貿易實務和教科書上的學理有很大的不同,教科書能指引出best的方向,但現實政策往往採取的是second best,為什麼?因為best根本不存在,都是有所妥協的」;「在政策辯論的時候要提供更好的選項,如果提不出來的話,只是一味反對,那有太多可以反對的了」

然而經濟學教授陳博志則反駁說:「學理和實際當然有差距,但不能因此就說學理沒用,甚至說實際會和學理相反,照學理做事不一定能賺錢,但如果違反學理做事一定會完蛋」;「我們不是沒有替代方案,不簽就是替代方案。但沒有對案就不能反對嗎?這就好像說『小姐,嫁給我吧!不然妳說要嫁誰?』」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