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社53期:「精英政治對於國土保育決策之迷思」
政治精英們對於國土保育決策錯誤之行為,大抵可歸納為下列三種型態:
一. 理性的惡劣行為
精英們知道他們做了不好的決策,或無法可管,或僅有道德瑕疵,不會受到懲罰,為了獲得包含民粹、政治獻金、嘩眾取寵、政績等巨大的利益,而一意孤行,因此形成個人或少數統治階層獲得政、商利益,卻使多數人遭受損失的政策。但因多數人中的個人損失只佔些微,所以缺乏向少數獲利者挑戰之意圖,故而放任其循私茍且,此為典型的「政治權力愚行」,誠如羅馬歷史學家泰西特斯(Tacitus,c.55-120)所言:「此種權力慾,是所有熱情中,最為罪惡的一種。」
二. 帶來災難的價值觀
統治精英們常拒絕思考「負面訊號」的意義,也容易迷航於「沉沒的成本效應」 (Sunk-Cost Effect)漩窩中無力自拔。他們對於國土環境問題嗤之以鼻,對國家社會而言,或許成敗關鍵就是在於知所取捨;開山墾荒,斬斷坡腳興築公路,效法當年闢建橫貫公路「人定勝天」之精神,貫穿隧道;一旦核心價值成為生存的絆腳石之時,是否應該揚棄這些價值?當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挑戰下,決策官員更應體認-全球共同體,以更宏觀的視野做為價值觀的抉擇。
三. 心理否認與群體迷思
當決策者決定進行具潛在危機之工程建設時,例如:雪山隧道、貓空纜車、北投纜車等,可能壓抑潛意識、否認會有災害發生,問其憑藉,皆稱:相信專家學者之規劃。於是當災害發生時,代價慘痛,他們或為政黨巨大利益,或迫於商業財團之壓力,因此壓抑可能發生危害之懷疑與批評,藉以否定真理,倉促形成決策,做出追悔莫及之決定。此種災難性的決策,案例多不勝數。值得當政者慎思、警惕。
【八頭里仁協會主張 ─ 理事長林冠宏執筆】
2009年8月8日是臺灣永難忘懷的不幸之日;2700公釐之暴雨,排山倒海傾洩而下,一夕間重創南台灣。截至8月29日止,據官方最新傷亡統計:全台共有571人死亡、尋獲殘缺肢體68具、106人失蹤、16人失聯、33人受傷。包含小林村、那瑪夏鄉、甲仙、六龜、茂林等地,或滅村、或半毀。屏東縣林邊、佳冬兩鄉淤泥竟月尚無法清理完畢。「八七水災」屆滿50週年之際,遭此巨變!天意乎?人為乎?
當前我國的政治精英及多數領導階層,對於國土保育的決策,缺乏以「環境優先、物種平等」的思維角度。多以個人認知,自詡擁有廣大民意支持,因此「乾綱獨斷」,擬訂施政目標為其政績,殊不知「環境物種」或不能言,或不能行,更無選票,自是不能獲得政治精英之青睞,為其喉舌。於是人們便與環境形成「零存整付」的關係;當吾人恣意在環境身上一點一滴巧取、開墾時未曾顧及,一旦環境涵容能力超越極限,便以摧枯拉朽之勢,一次還予人們。
政治精英們對於國土保育決策錯誤之行為,大抵可歸納為下列三種型態:
一. 理性的惡劣行為
精英們知道他們做了不好的決策,或無法可管,或僅有道德瑕疵,不會受到懲罰,為了獲得包含民粹、政治獻金、嘩眾取寵、政績等巨大的利益,而一意孤行,因此形成個人或少數統治階層獲得政、商利益,卻使多數人遭受損失的政策。但因多數人中的個人損失只佔些微,所以缺乏向少數獲利者挑戰之意圖,故而放任其循私茍且,此為典型的「政治權力愚行」,誠如羅馬歷史學家泰西特斯(Tacitus,c.55-120)所言:「此種權力慾,是所有熱情中,最為罪惡的一種。」
二. 帶來災難的價值觀
統治精英們常拒絕思考「負面訊號」的意義,也容易迷航於「沉沒的成本效應」 (Sunk-Cost Effect)漩窩中無力自拔。他們對於國土環境問題嗤之以鼻,對國家社會而言,或許成敗關鍵就是在於知所取捨;開山墾荒,斬斷坡腳興築公路,效法當年闢建橫貫公路「人定勝天」之精神,貫穿隧道;一旦核心價值成為生存的絆腳石之時,是否應該揚棄這些價值?當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挑戰下,決策官員更應體認-全球共同體,以更宏觀的視野做為價值觀的抉擇。
三. 心理否認與群體迷思
當決策者決定進行具潛在危機之工程建設時,例如:雪山隧道、貓空纜車、北投
纜車等,可能壓抑潛意識、否認會有災害發生,問其憑藉,皆稱:相信專家學者之規劃。於是當災害發生時,代價慘痛,他們或為政黨巨大利益,或迫於商業財團之壓力,因此壓抑可能發生危害之懷疑與批評,藉以否定真理,倉促形成決策,做出追悔莫及之決定。此種災難性的決策,案例多不勝數。值得當政者慎思、警惕。
全球環境問題沉痾已久,而臺灣國土保育問題亦大,豈是少數決策群體短短數小時或數日「迷思運作」,便可解決?在編列龐大預算進行「治山防洪」工程規劃之際,是否應以更謙卑的態度,來與環境物種對話相處?以反省的心情再次檢視原有的施政核心價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50年前的八七水災,近幾年的納莉、象神、桃芝、卡梅基颱風及至造成重大傷亡的八八水災,一再證明,「人不能勝天」,惟有順天愛物,與大地休養生息,吾人才得以永續生存發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