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情障學生』繼續在學,促進穩定步入社會
長期以來,北台灣科技學院協助校內特殊教育需求學生,自93年起,為第一所技職大專校院以IEP(個別化教育計畫)為校內身心障礙學生擬定規劃相關在校各項服務。至今已邁入第6年,召開IEP場次也逾130場次以上,諮商輔導組鄭玄藏組長提到:許多家長不約而同地表示,看見IEP會議中大家那樣貼心為自己的子女規劃,除了實質上帶給小孩在學習上的幫助,更讓家長們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有了無限的鼓勵和動力。
美國全國學生事務人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發言人凱文‧克魯格(Kevin Kruger)在2008年4月16日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校園槍擊案屆滿一年紀念當天表示:「很多大專校院試圖了解哪些學生需要高度關懷與協助,希望不會再發生類似慘劇,也有愈來愈多教員向校方上報有情緒問題的學生,但那種感覺卻好像聽到這些教員在內心喊著:『讓他們離開校園吧。』」 根據「美國殘障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內容所示:有精神疾病的學生有權向校方尋求適當的住所。華府推動精神健康法的貝茲倫中心(Bazelon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Law)資深律師凱倫‧鮑爾(Karen Bower)表示:「學校可以做很多事情,幫助學生留在校園,讓他們得以順利畢業。」而波士頓大學精神重建中心(Center for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資深訓練師雪兒‧蓋尼(Cheryl Gagne)也表示,如果學生能繼續在校完成學業,他們比較不可能有長期的心理障礙。
本學年度期中,由資源教室李國源老師所召開之個案討論會議中簡述:因著特教法中所示,IEP可視執行情況而召開修正,因此我們再次聚集,共同討論如何協助這位障學生,為其改善在入學後才又陸續出現的種種學習和適應障礙。擔任駐校的精神科嚴烽彰醫師也說到:如果讓精神障礙學生長期待在家中,缺乏與外界接觸機會,只會讓他們的功能繼續退化,而國內外研究均顯示,在青少年階段的早發性精神障礙者,雖然預後狀況多數僅能維持現有智能狀況,不過,若能協助繼續在校學習,確能促進他們在未來可穩定與社會接軌,也避免社會中因精神疾病所帶來的更多隱憂。研究亦指出,父母與校方人員的協助參與率越高,這些精神復健中的孩子,其在校生活或人際學習效果也會提高;相較於其他休學或退學在家的年輕病友,將來要再鼓勵或促使他們有獨立工作職業能力,都更為困難。其實北台灣科技學院的資源教室團隊算是非常落實特教的個別化目標,將醫療、教育、心理、社工結合,依著學生的身心狀況需求,來為其量身規劃相關教學和種種生活與心理輔導措施。想給家長、任課老師和導師打氣的是,這些年來看見貴校輔導組一直是和老師們緊密合作,所以也鼓勵大家未來仍可繼續彼此集思廣益,相信我們協助的特殊需求學生甚至精障生都可以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