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晴耕雨讀詩書傳 過化存神送聖蹟

2019/09/02 07:09
5,776次瀏覽 ・ 12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0
檢舉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晴耕雨讀詩書傳 過化存神送聖蹟

    桃園市龍潭聖蹟亭送聖蹟祭典活動於108年9月1日上午舉行,客家事務局長何明光,民政局長湯蕙禎、立法委員呂玉玲、蔣絜安,市議員徐玉樹、劉熒隆、林昭賢及地方人士約300人出席參與活動。

    「聖蹟亭」又稱為「敬字亭」、「惜字亭」、「敬聖亭」、「字爐」、「字亭」或「文筆亭」等,龍潭當地人稱之為「字紙亭」。古人視文字為聖蹟,寫了字的紙張焚燒後灰燼殘存字跡,仍以聖蹟視之,聖蹟亭就是專門用於焚化字紙的特殊建築物。

    士人推廣敬字文化,認為使用過的字紙不可以任意毀棄,須收集整理送至聖蹟亭焚燬。如此可以積功德,有助自己或後代求取功名,或者宏開地方文運。清雍正四年(1726),施世榜在台灣府城大南門外,興建「敬聖樓」奉祀文昌帝君,為台灣聖蹟亭營建之濫觴。

    全台現存約120幾座的聖蹟亭,大部分集中於客家庄,客家人重視教育,因此對書寫了文字的紙張也很尊敬愛惜,會將寫過字的紙張集中,如果有污損的紙張還須洗淨曬後才會予以焚化。焚化後的字紙灰燼,於特定日子舉行隆重祭典恭請河神送至大海,此謂「送聖蹟」。目前僅存高雄美濃和桃園龍潭兩處,仍以三獻禮儀程辦理送聖蹟的祭典。

    今天送聖蹟祭典儀式依序為請神、神位安座、三獻吉禮、恭請聖蹟、恭送聖蹟、送神、徹饌全程以客家傳統三獻禮儀式進行。代表傳承客家文化的是以標準海陸腔讀祝文的陳映璇小朋友,龍潭國小的客語薪傳師張碧雲老師說陳小朋友很用心學習,父母也鼓勵孩子說客語,所以表現得非常稱職。

    承辦的龍潭導覽協會同時提供,漢字遊戲、拓碑、客家師傅話、迴文詩、一字千金、成語接龍等大小朋友都喜歡的活動。另外送聖蹟文物展有篆刻作品展示及現場解說示範、聖蹟亭送聖蹟文獻複製品展示,文房四寶展和毛筆書寫體驗等活動。

資料提供: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

公民記者黃瑞朋龍潭報導

龍潭聖蹟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