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返老派的青年工作室:拾昔逝物所

2019/08/28 20:09
2,841次瀏覽 ・ 5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影音內容】

    拾昔逝物所成員 黃炫榕:「可能是我們靈魂深處比較,我們是老靈魂吧,而且其實老的東西,它給人的感受其實和新的事物是不太一樣的,它們會有一種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那種不一樣的成就、穩定樸實的感覺。」

    拾昔逝物所,是由一群大學生所組成的獨立工作室,對老派事物情有獨鍾的他們,走遍街頭巷弄,紀錄這些逐漸消失的舊有元素,幫大家找回被遺忘的老舊的記憶。

    拾昔逝物所成員 王秉程:「我們主要關注的是一些比較老的東西,比如說像窗戶,之前都會有鐵窗花,可是現在逐漸被鋁鐵窗給取代,所以我們之前有去做鐵窗花,或著是像牆磚跟花磚,那我們之前也有做過廢墟,是被遺棄的建築。」

    拾昔逝物所成員 張爾雅:「我們有想要出版一本刊物,叫做『拾光』,那我們這期最新的主題是關於老派浪漫的,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老派這種生活的方式,還有其中帶給我們的一些態度。」

    實地走訪,拾昔逝物所也嘗試著用文字和圖像的方式,去傳達老派事物背後故事與感動。

    拾昔逝物所成員 張安瑜:「在當地看的話其實你可以看到更多網路上沒有寫的資料,或者是你在訪查各個地方的時候,可能會遇到當地一些很好的老人,就會跟你說,其實這個地方還有甚麼故事,所以就會有一些額外的收穫。」

    拾昔逝物所成員 陳亭安:「因為他們的熱情,跟他們那種很開心的感覺,救世會讓你感覺到其實老的事物是真的很美好,然後也可以帶給大家很多的快樂跟感動,所以我覺得夥伴的支持很重要。」

    踩著磨石子地板、窺看鐵窗花外的風景,是每個人兒時的回憶,這些老舊的元素,在台灣也越來越少見。找回舊時的元素,並不代表一味的復古、懷舊,而是在老物的生命週期之內重視並保存它。拾昔逝物所,拾起昔日即將逝去的事物,放下手機,停下腳步,帶領大家了解老派事物的價值與獨特,欣賞並傳承這些美麗的舊有文化。

 

公民記者 梁紫潔 台北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