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外交困境的一些創新思惟
最近新聞報導,「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並被外交部視為「外交突破」。只是,美國早在1979年就制定「臺灣關係法」,並成立「美國在臺協會」。我國的對口單位,竟然沒有被對等命名為「臺灣在美協會」,很可能就是當年「漢賊不兩立」思惟下的產物。
值得思考的是,即使是最支持臺灣的美國,雖然不認同中國共產黨政府所主張的「一中原則」,但根據其「一中政策」,卻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所以,除非美國改變政策,否則,用中華民國這個國號,是不可能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其他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大多數的情況其實更糟糕。縱使是臺灣邦交國,額頭應該也是三條線;他們心裡一定非常納悶,既然承認中華民國,為什麼不能稱臺灣為China?
綜合上面論述,臺灣的活路外交,應該要把工作重點,擺在建立Taiwan identity上。否則,如果繼續想用中華民國國號拼邦交國數目,路必然愈走愈窄,且完全受制於人。具體作法,也許可以成立一個「臺灣人國際關係協會」之類的公益社團,開放所有臺灣人民自由加入為社員,由社員普選產生理事會,代表臺灣從事「國際民間交流」。「臺灣人國際關係協會」可以在臺灣建造「臺灣人國際交流大樓」,免費提供場地,供世界各國設立「代表處」。另一方面,「臺灣人國際關係協會」也在世界各國和主要城市,普設「代表處」,代表臺灣推展「實質外交關係」。用單一窗口的觀念,把Taiwan identity推廣給世界各個角落的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