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對「山坡地農地水土保持」補助措施的一些看法

2019/04/14 15:39
5,631次瀏覽 ・ 5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18年10月農委會修正對「山坡地農地水土保持」的補助辦法,增加補助金額,擴大補助對象。除了補助農民和農業企業建造水土保持設施外,也補助購買儲水設備和挖掘儲水池塘。這些措施,目的應該是要在大雨來時,減緩水患和土石流風險;乾旱時,增加灌溉水源,減少對水庫和溪流的依賴。算是具有多重目標的政策。

只是,補助項目包含建造水泥駁坎和鋪設水泥路面,以及植草和種植綠美化花木,有必要嗎?這應該是觀光局的工作吧!錢最後會不會跑進養地者的口袋?申請過「農地農用證明」的人都知道,除了農舍之外,農地地面是不准鋪設混凝土的。現在農政單位反而要補助建造水泥駁坎和鋪設水泥路面,似乎政策自相矛盾。何況,若是把原有的雜木林挖除,改種政府有補助的花、草、樹木,這樣有助於改善水土保持嗎?

瑞士有很多高山。一些只長草的高山,不但有住家(牧民),還有登山火車和纜車通行。住家附近一般都可以看到鋪設防水布的簡易蓄水池塘,非常經濟實用。反觀在臺灣,似乎為了防範「蓄水池」變成「戲水池」,農民若想要挖掘埤塘蓄水,必須通過繁瑣的行政程序。前一陣子還聽到有人挖掘池塘養魚,被要求回填的新聞。如果沒有相關的行政配套措施,這項蓄水補助,會不會變成「看得到,但吃不到」。其實,臺灣山坡地到處是雜木林,加上蚊子很多,應該是有加蓋的小型不鏽鋼水塔,比較容易裝設且實用。

此外,上述補助,申請人限於農民和農業企業機構。現行制度,對於農民資格的認定,以農會會員為基準。然而,大部份的農會,是以區、鄉、或鎮為單位。想要申請加入農會,申請人戶籍地必須在該農會轄區內,且在該轄區內有農地才可以。戶籍地和農地不再同一個區、鄉、或鎮的實際耕作者,竟然不被政府承認是「農民」,非常奇怪。

除了蓄水之外,節水也很重要。常常可以看到在草皮上,用旋轉噴嘴狂噴水的畫面,非常浪費。政府應該推廣可以省水的先進「滴灌」技術。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