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網路新聞編輯 不出門就能產新聞

2019/04/17 12:00
3,393次瀏覽 ・ 1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NS. 網路即時新聞小編敲打鍵盤聲

 

標一:網路新聞編輯 不出門就能產新聞

坐在電腦前,手指奮力敲打鍵盤,發出清脆的答答答聲響,這是網路即時新聞小編每天的例行工作,新媒體世界的編輯,俗稱「小編」,是產製網路新聞的背後功臣,小編一早忙著在網路上找題、寫稿,再交由主管審稿,完成了一篇新聞發至社群網站和網友互動。

 

標二: 傳統電視台記者 分秒必爭搶新聞

另外一頭,電視台記者早上8點踏進公司,得先向主管彙報今天要做的新聞,報完稿後前往採訪現場,記者除了要在短時間了解現場情況、訪問受訪者,還要與攝影記者討論拍攝畫面,為的就是讓文字、畫面一致。

林恩如記者:「就會跟當天帶你的主管,跟他彙報說這邊有什麼東西這樣。」

回公司路上抓緊時間,分秒必爭寫旁白,還要畫面構想,樣樣都包,主管審稿通過再錄音,最後和攝影共同完成完整新聞,每天這場硬戰至少上演兩次。

 

標三: 自台灣解嚴後 電視台媒體數量激增

CG  (1:02~1:11)台灣自解嚴後,媒體數量激增,截至2010年止,台灣有1260家通訊社,龐大的數量不包含網路媒體。

CG  (1:12~1:21)再加上台灣多數新聞台,多設有新媒體網頁事業部,許多網路原生的新創公司,也以新媒體自居出現在網路上,電視台記者紛紛擔心新媒體帶來的衝擊。

蔡宛凌記者:「網路上直播什麼太迅速了,很多民眾可能剛好在旁邊,馬上就可以拍一段,很多民眾都在滑網路啦,還是會有點影響啦。」
 

標四:新媒體無截稿壓力 新聞深度不同

資深媒體人蘇欣偉也認為新媒體的採訪報導因沒有截稿時間壓力,能做出有別於電視台的新聞。

蘇欣偉:「因為電視的採訪記者跟新聞網採訪記者,他採訪內容其實層次是不同的,我比喻來講,新聞台記者他可能因為時間的限制,他在現場可能只能待20分鐘到30分鐘,但新聞網的記者,因為他隨時都可以發布,所以他出來的產製內容,會跟新聞部產製內容,深度會是不一樣的。」
 

標五:新媒體對比電視台 優劣勢比一比

CG  (2:10~2:16)新媒體互動性高,更新速度快,乍看之下有許多優勢,但傳統媒體仍有存在的價值。

蔡又晴:「對電視台的影響沒有這麼的直接,(電視台)它還能生存啦。」
 

標六:科技大革新 隨手就能看新聞

再加上科技的革新、新聞能在各式不同的載具觀看。

蔡又晴:「他只看得到cable(有線電視),MOD是另外算,網路是另外算,所以如果你用這樣算,你當然會說看電視的人變少了,但所有的載具算進去(就不一樣) 。」
 

網路時代來臨,數位匯流蓬勃發展,改變媒體產業的生態,網路的即時性也造就大量而碎片化的即時新聞,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不管是為了追求收視率,還是為了衝高點閱率,各種媒體惡性競爭的結果,帶來的不僅僅是第一線新聞工作者趕工與多工現象,最重要的是,閱聽人得到的到底是更多的資訊?還是更多的垃圾呢?

 

記者 林于暄 根悅翎 劉潔謙 陳姿穎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