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語、織布文化傳承的新契機─英士社區
泰雅族部落的文化傳承-英士社區
宜蘭縣大同鄉的英士社區,位於梵梵溪匯流至蘭陽溪的交會點,也是台七線上從羅東前往太平山的必經要道。這個日治時期才出現的新原住民部落,融合了泰雅族的數個不同群系,目前的人口組成仍以泰雅族群為主。英士社區的居民多數務農,身為家庭的經濟支柱,許多父母必須長時間在外工作而無法陪伴小孩,族語以及傳統生活技藝的傳承走向了極大的斷層帶。在英士社區,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轉而由學校教育ㄧ間扛起。
▲從Limuy家的果園遠眺蘭陽溪河床。
族語教學
坐落於英士社區的英士國小,有每週八堂的母語課,擔任母語老師的Limuy Longuw,是一位年輕的泰雅族女性,同時也是文化及藝術工作者。我拜訪的這天,Limuy要在母語課上介紹小米的栽培過程以及趕鳥器的使用方法,原來母語課不是以寫板書、覆誦的制式化方式進行,Limuy將母語教學融入在講解小米以及趕鳥器的過程中,也讓小朋友們動手搓下小米的果實、操作趕鳥器,除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及互動感,更重要的是,讓現今的小朋友有機會接觸到在日常生活中已幾乎不復見的東西。
▲小朋友體驗搓下小米的果實。
▲Limuy正在介紹趕鳥器的使用方法。
織布教學
除了族語,Limuy極欲傳承給下一代的還有泰雅織布文化,目前Limuy在英士國小的織布教學,還沒有一套完整而能延續的課程,一個學期只有兩堂織布課,而且教授的對象只有中年級的學生(今年只有3位)。傳統的織布工具,對於小朋友來說,使用起來太過吃力,難度也太高,因此Limuy教學使用的是小巧可愛的掌上織布卡,雖然工具與材料並非採用傳統形式,但小朋友仍然可以透過製作織布卡領略編織的精髓—先理出經線,緯線再以一壓一挑的方式勾出一塊布面。一塊簡單的織布卡,要做得漂亮也處處充滿學問,拉線力道稍不均衡就容易讓布的邊緣變得不平整,小朋友在嘗試多次失誤並且掌握到技巧後,逐漸露出了專注的眼神,一塊布的雛型也慢慢浮現。下課時間很快就到了,但小朋友才剛開始上手,織布卡完成不到一半,而下次再拿起織布卡又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
▲穿線是製作織布卡的第一個步驟,需要十足的專注力與耐心,小朋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靜下心來。
▲小朋友正專心看Limuy示範如何織出緯線。
▲小朋友掌握了織布的"ㄧ挑ㄧ壓"的精髓後,一塊布的雛形逐漸浮現。
傳承泰雅織布─Limuy的尋根之路
其實早在Limuy Longuw這一輩甚至更早一輩,文化失傳的問題就已經十分嚴重,這不免讓人好奇是什麼樣的因素讓Limuy還能保有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呢?Limuy來自烏來的忠治里,她的原生家庭仍保有泰雅的傳統生活元素,從小就看著外婆及媽媽在織布,讀小學時,學校也有最傳統的泰雅地機織布教學,但在那時Limuy對於織布還沒有太大的感受。
Limuy對織布的情有獨鍾,是在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後逐漸醞釀出來的。升上高中之後,Limuy是全校唯一的原住民學生,同學問了她許多關於泰雅族文化的問題,Limuy發現自己竟然答不出來,當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對自身的文化那麼不了解。重新開啟Limuy與泰雅織布的連結,是在Limuy就讀高三時,美術老師鼓勵Limuy以原住民文化作為題材進行專題創作,希望她透過這項專題將泰雅的織布文化分享給其他老師及同學們知道,對於織布還一知半解的Limuy這才緊急回家,請教母親關於泰雅織布的文化及知識,透過這次機會深入探尋自己的根,Limuy逐漸體會到織布對一個泰雅女人的意義:擁有織布技術是一種榮耀,也證明了女性有足夠資格可以擔當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兒時記憶中,那些織布女人散發出的自信心以及榮譽感─全家族的衣服都出於一個女人之手,Limuy是在長大後才感受到織布文化的重量。
▲Limuy示範泰雅的傳統地機織布技法。圖中深褐色的織布地機是由一整塊木頭將內部削成中空所製成的。這是家族世代傳承的珍寶,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織布文化在未來的定位與挑戰
Limuy致力於以教學的方式傳承泰雅織布,但在實際執行上仍會有與期待有所落差,目前為止來學習織布的人,大多數都只有幾分鐘的熱度,少有人十分理解織布在泰雅文化上的價值。失去織布時所帶來的榮譽感以及自我認同,而讓織布流於形式,甚至變成特殊的觀光賣點,是Limuy不樂見的。對於下一個世代來說,他們不像Limuy還保有童年時期看著家中長輩織布的記憶,Limuy在展示泰雅織布給泰雅族小朋友看的時候,也會發現多數小朋友都難以產生共鳴,現在有太多漂亮的衣服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因為廉價、大量與容易取得,衣服在生活上的珍貴性不同往昔,織布的技能也失去其功能上的意義,因為機器能做出與手工織布外型一模一樣的東西,除了機械化量產所帶來的挑戰,織布過程的繁複與一定門檻的技術要求,讓許多最初有心學習的人望之卻步。要如何喚起織布在年輕世代心中的意義,是一個需要不斷嘗試與摸索的課題。
Limuy打算未來在英士社區成立一個以織布教學為核心的工作坊,希望泰雅族的傳統工藝及文化能夠在英士部落紮根,泰雅織布的影像及聲音將再次走進族人的記憶裡,當然也會下一代的小朋友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而這或許又將成為另一個孩子長大後尋根的契機。
(採訪、攝影、撰稿/ 梁維容)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