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伯公岡「廟中廟」

2019/03/31 09:02
7,359次瀏覽 ・ 5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9
檢舉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伯公岡「廟中廟」

 

2019第一場Peopo公民新聞 踹拍活動0330在桃園伯公岡(富岡)舉行

因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加上地形上是一小山崗,漸漸大家都稱呼這小山崗為「伯公岡」。鐵路局富岡車站係於日據時期1929年10月1日設「伯公岡」驛,光復後1955年3月1日改為「富岡」。伯公山一帶是早期楊梅最繁榮熱鬧的地方,當地人稱這裡為老街。

 

老伯公祠為石刻伯公,是當地最早的開庄伯公祠,約建於清代同志八年(己巳年立,可能是1869年)。位於富岡火車站之南相距150公尺。廟身原貌,寬約兩尺,高約三尺。現今為維護古蹟,乃於原廟身之外,另行加蓋屋頂及面牆,形成「廟中廟」;原廟身因此而得以保存。後因富岡火車站設立,鄉民須跨越鐵路而祭拜,不甚便利,乃分香火於「大井頭」,另建「大井頭福德祠」。自從分香到街上大井頭後,街上的人較少來此拜拜,但仍有極少數人跨越鐵道或經地下道繞道而來,平時僅附近劉、戴兩姓人家仍在祀拜。

 

大井頭福德祠,在富岡民生街、信義街、中正路及成功路交會成一「爪」字形處,也就是富岡人稱「大井頭」的地方,在路口處民國69年十月興建福德祠。此處位於「伯公岡」之中心位置。是交通匯集處,原有一口供公共取水之飲用井,時人因稱其為「大井頭」;後因「伯公祠」分香火於此而封井。週邊原是傳統農產早市,收市之後則為鄉民休閒聚會的社交場所。至70年代以後,因街道交通更趨頻繁,乃遷市場於中華路。然「大井頭」原址的周邊街區,至今人是當地交通與商業最密集之處。

公民記者黃瑞朋 伯公岡報導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桃園市楊梅區成功路25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