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鳥瞰家鄉 千禧世代拼湊家鄉地圖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許若茵】

「我們這邊兩個禮拜才有直升機進來,不然以前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我們這裡有這個法治村,很少人知道我們法治村。」-柯媽媽

南投縣仁愛鄉的法治國小水碧山青,濁水溪劃分出如世外桃源般的布農族武界部落,從日據時代建有的水霸能引水到日月潭,讓這依山傍水的武界村又被稱為日月潭之母。豐富的自然生態和美麗的歌謠與文化是部落居民的驕傲,近年來因一線天、部落市集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然而在19年前地動山搖的921大地震時,武界部落卻一度被遺忘,回想起當時的狀況,當地居民仍心有餘悸...。

 

「我們是住在武界星球11年的蔡崙、馬宥鈞、蔡靖、林若亞、張詠傑...」

5名法治國小的學童與指導老師謝宗原及隊輔謝宜芹、邱子凌是促成這支《我們的家鄉武界星球》影片的幕後功臣。在參與看見家鄉計畫的學校中,法治國小是海拔最高的學校,也是唯一連兩年參加計畫的學校,法治除了積極引入各個計劃與資源外,亦組成棒球校隊、歌謠隊等校隊,積極帶領孩子對外交流。

 

「你們知道九百加一百二十一減一百等於多少嗎?等於921啊,這麼簡單。」

儘管童言童語天真說出大地震,可921大地震的實際情況,這些千禧世代的孩子無法想像,即便是知道在家鄉曾發生大地震,但都如讀歷史教科書一樣陌生疏遠,本次透過與部落居民柯媽媽及何曉婷的訪談,才有更深入的了解。

位在武界部落的法治國小921前遺世獨立,鮮少有外人聽聞,在大地震發生時,部落的聯外道路全數中斷,幾乎被世人遺忘,直到兩週後才得到物資投送。那兩週被封鎖的期間,村民們種種轟轟烈烈的事蹟銘刻在心中,也反映在《我們的家鄉武界星球》影片中。

但片中講述的不只是大地震而已,從地震後到如今武界已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法治小孩更深刻的體會到遊客來到部落後與部落的接觸甚至是碰撞,這些點點滴滴落在心頭,也呈現在片中。

 

「我很害怕我會不會走過去,我會就永遠回不了這個家...?」-何曉婷

謝宗原指出部落裡沒有國中,未來孩子畢業之後,就必須到埔里等其他地方就學,離開部落是必然的事。不過對照當年何曉婷在921時即便摸著引水道再害怕也要回到家鄉,孩子們也說很喜歡部落,「重點這裡是我們的家!」武界永遠是他們的家。

 

「西林村的母語名稱叫 Ciyakang 」

另一所參與計劃的西林國小位於花蓮縣萬榮鄉的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是今年唯一一所東部學校,起初因為花蓮大地震無法到參加初階營隊,後來看見家鄉計劃團隊到西林國小校內邀集各班學生參與,在指導老師林程熹、李政蒲與隊輔劉于瑄、許庭維及潘庭偉、潘庭翊、馮佳棋、鍾皓軒、柯翊翎七位學童的努力下,才讓這部《回家路上》問世。

 

「雖然老闆娘不是本地人,我們跟他還是好朋友呢」

在發想主題的階段時,劉于瑄與許庭維讓大家在回家路上先用相機拍拍看會看到什麼,孩子一開始拍回來很多狗大便的照片,隊輔們啼笑皆非。後來在討論中,歸結出大家都很喜歡江林雜貨店,孩子共同表示:「這裡麵很好吃,還可以買很多玩具,玩具很便宜!」、「還可以抽紅包,裡面有錢,不是真的錢,可是可以在江林換東西」除了玩具之外,店內平日會賣一些炸的東西、滷味等美味小吃,夏天會賣冰,店外的長桌總是聚集著許多人。開業22年的江林雜貨店老闆娘親和又溫暖,孩子都非常愛她,老闆娘就這樣雀屏中選成為第一個被拍攝的對象。

 

 「這是我們的放學第一站,學校後門最有特色的『穀倉』。」

《回家路上》以放學回家的路途中會經過的地方為故事主要架構,但是,正因為每天經過已習以為常,孩子們鮮少仔細探究這些每天經過的地方,如以傳統太魯閣工法重建的傳統家屋附屬建築——穀倉、信仰之所在的教會、滿足每日娛樂與肚腹所需的江林雜貨鋪……這些地方對孩子而言都有些模糊。

團隊中郁玟媽媽是西林國小的校護,也是西林社區發展協會的一員,相當熟悉部落文化,由她推薦原住民文物館王依美館長、張永晃牧師、部落長老Buya;孩子們平常跟牧師很熟,一到了訪談的時候,面對鏡頭,牧師突然變得很嚴肅,孩子們一時無法接受,是訪談過程中的小插曲。

 

「拍攝過程中我發現這裡真的有很多故事」-許庭維

許庭維說這裡有許多人在說故事、聽故事;提起訪談過程時,劉于瑄認為,孩子們很喜歡訪談,到後來更是得心應手,把訪談視為必須要完成的使命。不過為了扣連主題,無法將所有的訪談段落放入,但是其中多有一些令孩子們印象深刻的遺珠,例如西林國小舊址雖然是孩子們經常經過的地方,但是都沒發現那是舊址,當年舊址有發生土石流之虞,後來便將校址遷移至離山遠一點的地方,當孩子們發現舊校區居然有游泳池之時,紛紛表示非常羨慕,也回家向家中叔伯長輩求證此事。

 

「想去後面山上,爬上去之後從更高的地方再飛」

「若借他們空拍機七天,會想要拍些什麼地方?」孩子們的答案多跟部落有關:「我要飛去二子山溫泉,每次看到我家旁邊二子山溫泉的招牌(編按:牌樓)就很想去可是都沒辦法去」「我想飛去可以看到溪的地方」……。西林國小校長胡永寶提到對計劃的期待之一,是讓孩子學習善用科技推廣文化,希望孩子能從中更認識與關心部落;而從片段式地理解文化,到現在慢慢拼湊起來,勾引孩子想看更多自身環境的樣貌,一幅地圖正在慢慢地繪製著。

更多詳請可參考 :https://ichen2260.wixsite.com/shumlc/blank-5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8.06.08

許若茵

加入時間: 2018.06.08
4則報導
3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仰望到俯瞰 偏鄉學童空拍家鄉風土歷史

2018-12-21
瀏覽:
3,986
推:
12
回應:
1
2:08

從他鄉看見家鄉 讓數位原民聽見田埂密語

2018-12-18
瀏覽:
2,804
推:
1
回應:
0

小小齊柏林 偏鄉學子以空拍機看見家鄉

2018-12-16
瀏覽:
15,431
推:
204
回應:
0

從空中鳥瞰家鄉 千禧世代拼湊家鄉地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998篇報導,共13,19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998篇報導

13,19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