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音樂館 帶你從角落「聽」世界
【記者吳品儀/台中報導】從台中後火車站走出來,在其後面的巷弄中,有一間屋頂充滿藤蔓,用磚瓦蓋成的小房屋,路過若不仔細看,可能還會認為他是荒廢的棄屋。然而,這個小房屋卻是台中市地方文化館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充滿各國音樂風情的地方─「人類音樂館」
走進人類音樂館,首先就是充滿異國風味的音樂在這個看似不大,卻經過細心規劃區隔而呈現出兼顧穿透感與隱密性的空間裡迴盪。「需要找什麼音樂嗎?需要介紹嗎?」開口的是有著一頭篷髮,留著山羊鬍的男子,周仲文先生。他是人類音樂館的創辦人,也是人類音樂館的主要蒐藏家。
周仲文說,每天一到下午四點,屋內才會亮起燈光開始營業,「我開店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開啟一種對音樂的感覺。」他表示,對於當初成立「人類音樂館」的想法,其實是想帶領國人從音樂來了解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文化,而最有效的方式,「我認為就是藉由音樂,直接碰觸到心靈中最深沉的情感,再從音樂開始,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特性,進而建立起一套知識體系。」因此他的理想便是打造一座音樂圖書館,讓大眾可以在這裡藉由音樂來獲得知識。
他表示,要建立一座音樂圖書館,其實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有一個相當龐大的資料庫」,周仲文說,從年輕時就開始從事這樣的工作。舊時他在一家建築公司當顧問,只要有時間,就會想辦法出國到不同的地區蒐集音樂與文化藝品,「這些旅行的時光對我而言不是放假,而是『工作』」周仲文說,他花了二十個年頭去蒐藏,成果便是一萬多張CD唱片;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後來他又花了十年時間將這些音樂作分析比對,把他們整理建構出龐大的世界音樂體系後,便辭去原先的工作,成立人類音樂館,將成果分享給大家。
接著他說到,原先「人類音樂館」是成立在台北師大夜市。「那裡人潮雖然很多,但很少有人會走進館內」他表示,後來為了維持營運而兼賣咖啡,但人類音樂館終究難逃結束營業的命運。「在華人世界裡人們習慣從書籍中獲取知識,聲音這個管道則為大家所忽略」周仲文說,對不同文化音樂產生興趣的人實在少之又少,且音樂市場仍舊為主流所霸佔,所以要實踐這類的音樂工作,難度也相對的困難。不過他也說,雖然台灣目前沒有這種風氣,但是在國外早已盛行多時,像是法國廣播電台就全年無休地播放法國各地的鄉村音樂,而在歐盟成立之後這股風潮也愈擴愈大,因此他相信台灣最終仍會在外力刺激下,逐漸重視世界音樂這個領域。
民眾陳家傑說:「第一次來到人類音樂館,就深深被這裡流露出充滿異國情調的音樂吸引。」走近一點,還可以看到室內整齊擺放著從世界各地蒐集而來,各種不同種類的音樂CD與文化藝品,「真的不得不佩服館長的蒐藏與分享功力」,陳家傑表示,對於聽慣流行音樂的大多數人而言,人類音樂館會是一個提供不同口味以及拓展音樂視野的絕佳場所。
常客李小姐則提到,第一次來這時也覺得這家店外表不起眼,又地處偏僻,但是進入店內後,發現佈置很特別也很溫馨,「播放的音樂令人感到深處在異地的特別感」,她表示,第一次來這裡買了一張印度唱片,回到家播放後,就開始愛上異國音樂,也固定來光顧、購買。
而除了蒐藏音樂,人類音樂館用盆栽與雕刻裝飾四周的空間,在牆壁上也有掛著來自世界各國大大小小各種表情的民俗面具,相當吸引人的目光。周仲文說,他收集的面具和雕塑品不下五百種,除了少部份擺出來外,絕大部份都放在他的工作室裡。他也表示,對於人類音樂館,確實可以把它當成一家商店,因為這些CD與藝品等著的人買回收藏;但是更可以把這裡當作是知識寶庫,「你可以從架上挑出有興趣的CD,然後我來講解它的發展、特性」周仲文說,希望藉由民眾對於挖掘異國音樂的興趣進而提問,讓他為其解釋音樂背後的民族性與歷史源流,帶領參館者來一趟音樂的文化之旅。
人類音樂館館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四段149巷5弄10號
延伸閱讀:
大隱於市,異族現身 全台獨家人文音樂館
在角落聽見世界:人類音樂館
館長周仲文部落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