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重建街 再現九崁新風華
【記者王巽賢/台北報導】淡水老街是許多人周休假期的好去處,不但有琳瑯滿目的小吃攤,更有美不勝收的日落美景,所以每逢假日總是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淡水第一街」可不是這條著名的淡水中正路老街,而是由老街上的福祐宮旁延伸進去的「重建街」。
重建街舊名「九崁街」,從媽祖廟旁斜坡往北延伸,由於天時地利之便,商家店舖林立,成為淡水開發初期連結貫串九崁、牛灶口、協興以及元吉四地最繁榮的街道。當時的淡水老街一帶稱為「下街」,而九崁街則稱為「頂街」,兩旁的住戶幾乎皆是公學校校長,中醫師和當地知名士紳等有名望的人物。
淡水社區大學副主任謝德錫說,清朝嘉慶年間,蔡牽率領的海盜在廣東及福建沿海一帶肆虐,當然也沒放過淡水,更由於八里城遭水災火毀,因此災民搬遷至此重建家園才改稱為重建街。隨著時空變遷,中正路老街逐漸崛起,重建街則因本身街道狹窄而逐漸沒落。
一九六七年的都市計畫,政府擬將重建街拓寬成十米道路,造成了延宕多年的重建街道路拓寬問題。謝德錫指出,目前政府已完成重建街三十號之後的拆除工作,所幸三十一號的「鴻禧集」仍得以保存。「鴻禧集」於清道光年間建成,是重建街中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蹟,所用的磚頭及瓦片都是從大陸運送過來的,磚上黑色條紋是燒磚時所留下來的,有「燕子磚」之稱。
近年來,重建街居民積極投入文化保存與社區營造的推動,淡水文化基金會與淡水社大更成為重建「重建街」動員人力的要角。除了去年舉辦的細說老街百年風華、山城老街歷險記、重建街社區生活展以及再現九崁街風華晚會等系列活動外,今年更推出了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的活動。
重建街創意市集的活動除了讓更多人認識淡水山城河港最具歷史文化代表性的古市街,引導假日遊客人潮,謝德錫說,淡水社區大學結合課程提供重建街詩文創作、書法揮毫、重建街寫生比賽、淡水攝影展等活動攤位,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利用企業市場的活化與文化藝術活動相結合,進而帶動當地居民自力找回重建街的繁華。
「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一些事情,很精采!」長期投入重建街保護活動的水源國小老師杜守正說,自己雖然不是淡水人,但是長期在淡水任教,對於淡水已經有了深厚的情感。他認為,沒有自己在地的東西是走不出去的,淡水之所以是淡水,就是因為擁有像重建街這樣深厚的歷史背景。而淡水如果想要「走出去」,就一定要盡力保存這些文化遺產。
「不見得車子進來就是好,重點是把人引進來!」重建街當地居民陳碧雲說,像中南部有些大廟,停車場都離廟很遠,而這中間步行沿途的店家、攤位,就是吸引人潮並形成當地特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她說:「雖然我也希望有個寧靜的居住環境,但我更希望大家都知道重建街的美。」
恰巧遊經當地的董蕙芳,是資深媒體人及公關人,目前則擔任文化大學大傳系「公關概論」課程的講師。董蕙芳說,以公關的專業角度來看,雖然淡水文化基金會及淡水社大推廣的重建街保護活動在公關和及行銷上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起碼已經成功踏出第一步,而如何深化這樣的活動成為重建街居民持續努力的目標是目前最需要深思的問題。
延伸閱讀:
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
Perfect Life—訪淡水重建街
滬尾部落群—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淡水重建街拓寬工程
淡水老街藝術街坊—走過百年風華的老街──重建街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