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生命再生「藍晒圖」
【記者賴玟妍/台南報導】在人來人往、熱鬧的西門路上,這裡有一處非常特別的建築─藍晒圖。相較對面高聳林立的百貨公司而言,藍晒圖的存在非常的耀眼。以大片藍調為底,加上白色線條製造出的3D視覺效果,成為台南近年以來熱門的觀光景點。
回溯藍晒圖的前身,原是在海安路上,因市府道路規劃拆毀房屋剩下的牆面。知名建築師劉國滄於2004年將之創作成街景藝術,成為當時海安路上的熱門景點,也掀起大眾公共造景的重視。但因公安疑慮,屋主重新整治了房屋,使得藍晒圖的風貌不再。台南市政府對於舊有藍晒圖的消失感到可惜,則利用了閒置的司法宿舍群,重新利用空間,將司法宿舍群改造成藍晒圖,邀請劉國滄建築師為新的藍晒圖藝術空間設計。
藍晒牆是透過藍晒(Blue Print)手法轉化延伸出透視的立體素描,將老牆漆成寶藍色,加之平面的白線勾勒出之前存在的窗戶、家具的輪廓,用平面手法來表現立體感,創造出2D與3D共點共存的透視線,形成空間上的趣味。立體3D素描空間還原歷史格局,從藍晒牆面裡看見過去與未來的生活景致,形成新的藍晒立體畫。
除了藍晒牆外,舊有的司法宿舍群也改造成─藍晒圖文創園區,以「再生」的概念,將閒置的宿舍空間活用,結合過去與現在,讓歷史與當代共存。舊司法宿舍群部分是日治時期興建的木造日式建築,另一部分則是民國51年所見的老式連排宿舍。園區保有原有的格局,由空間區分為旗艦館與微型文創工作室,旗艦店空間較寬敞,保持原有的日式建築風格,微型文創區域則較窄小,保留原本宿舍的風貌。也能在這些店家內看見歷史的痕跡,例如特意保留下的牆,使得民眾能夠在當代與過去有所連結。
園區內有許多相當多特色的店家,除了文創商品外,也有許多以友善環境、台灣為主題的店家。園區為24小時開放,藍晒圖文創園區營運管理中心的林麗如經理表示:「雖說公休日園區內的店家不會營運,但希望園區這個空間能夠更貼近民眾,讓民眾能夠隨時的走進園區參觀、散步。」更特別的是,園區內還有兩戶住家,一般住戶與文創園區的共存十分的有趣。
雖然隨著時間變遷,原先的老屋日漸荒廢,但在活化空間及保存記憶的規劃下,藍晒圖文創園是老屋與現代的並存的最佳例子。賦予老舊宿舍新生命,重新翻修老屋,修復轉型活化為藍晒圖裝置藝術。讓老屋有新的模樣,延續其價值,並結合文創概念,加入了文創小店及巨幅彩繪,活化了原本的老宿舍,讓它有了新的延續、新的面貌,成為台南的特色之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