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殺社」首創網媒搜集動物屍體的組織
【記者林家瑄、林至柔/南投縣報導】「路殺社」是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爬蟲類研究室所推動的公民科學計畫,全名「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依靠臉書強大的社群關聯能力,吸引關心此議題的人加入,共同研究台灣路死動物問題。首要宗旨在於建構生態友善道路以改善野生動物路死現象,並以此為據,進而衍生另外三個目標,包含全民科學、環境教育、珍惜生命。路殺社所蒐集的野生動物路死資料和標本,目前已是國內狂犬病疫情監控所需檢體的最主要來源。
利用新世代社群媒體力量 建立龐大資料庫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幾乎所有資訊來源都源自於社群媒體,路殺社利用社群媒體的力量,在臉書上創立「路殺社社團」,截至今日已有一萬多名成員。社團主要以記錄道路上死亡之野生動物為主,鼓勵社員在野外遇見路上死掉的動物時,能馬上拍下照片並上傳社團專頁分享。同時也能協助他們製作標本,將動物屍體寄回,運費全由路殺社負擔。路殺社有專門的回報軟體,任何系統手機、平板、電腦、筆電,通通都能使用,操作簡易。民眾在路上發現動物屍體時,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回報。系統也將自動同步到臉書社團,經過專家鑑定物種名稱之後,再由研究員記錄到資料庫。
民眾目擊路死的玻璃蛙回報給路殺社。 照片提供/路殺社
路殺社社長暨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說,利用這樣的方式無形中吸引關心此議題的人加入社團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並非特定社團、協會或組織。目前社團維護的主要團隊組成人員、目標宗旨、資料蒐集SOP、後端使用之程式工具、資料庫平台等成果,都是在社團創建初期時,社員彼此透過討論、凝聚共識,慢慢累積而成的。如今路殺社團已蒐集五萬多筆路殺資料,標本數也高達五千多件,是全台最大的標本資料庫,提供政府不少動物研究資源。
在台絕跡五十二年 路殺社發現狂犬病疫情
林德恩說:「發現狂犬病是路殺社的轉捩點。」一開始路殺社只著重於建構生態友善道路以改善野生動物路死現象。直到二〇一三年,路殺社收到兩隻鼬獾屍體,屍體外觀完整,明顯不是因為道路死亡,研究員一開始認為是農藥致死,但保險起見,還是送到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結果一驗出來發現竟然是在台灣絕跡五十二年的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一旦發病後,致死率幾乎達百分之百,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台灣自一九五九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但因為路殺社的發現,農委會於二〇一三年公布國內野生鼬獾、錢鼠與幼犬檢出狂犬病毒,並將檢出狂犬病陽性動物之鄉鎮市區,列為狂犬病風險地區。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張仕緯展示狂犬病案例的鼬獾標本。 攝影/林至柔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張仕緯說,過去因為資源不足,無法有大量的樣本研究。如今因為路殺社而累積大量的動物屍體,讓尋找動物疾病源頭有了可觀的研究素材。另外,因為發現狂犬病,讓政府看見「公民的力量是可以幫助防疫監測的」。路殺社所蒐集的野生動物路死資料和標本,目前已是國內狂犬病疫情監控所需檢體的最主要來源,幫助政府收集不少野外動物屍體樣本,是疫情監控和決策制定的重要依據。路殺社從此也不在侷限於「道路死亡」、「生態保育」方面的研究,而是將所有非自然死亡因素包括疾病、農藥等因子都納入研究範圍。
降低門檻 全民參與公民科學
「路殺?是電影?是電玩?」林德恩說,六年前,民眾根本還不清楚什麼是「路殺」,於是他們在社群媒體上廣招社員,將門檻降得非常低,並利用網站宣導理念。「只要會拍照、會用電腦上傳回報,都可以參與!」他們不限制回報時間、次數,門檻低民眾自然願意多參與。這樣多年累積下來的人力資源,也讓路殺社在近年可以更系統化地研究。
林德恩開心地說明近年來路殺社的成果。 攝影/林至柔
每年的一月、四月、七月、十月都有固定的調查活動,幫助台灣累積龐大的野生動物研究資料庫。林德恩說,這個社團最重要的成就,其實就是創造了「讓民眾以自身力量維護生態」的機會。今年一月剛結束的「冬季調查」,就是將台灣切割成小方格,讓社員來認領每一塊方格的路死調查,並回報。
截至二〇一八年四月,資料貢獻者已到突破三千人, 資料庫總資料也已超過十萬筆, 每年參與人數都在增加,路殺社成功喚起台灣人民對野生物種的重視,默默地用他們的力量持續在守護這片土地。
採訪側記
這次到南投採訪,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交通,因為地區偏僻,每班車都要一小時以上才有一班,這也讓我們到達目的地時更加佩服在這裡工作的人員。他們在幾乎與外界隔離的地方進行研究,卻能在社群網路上獲得大量民眾的參與認同。採訪一開始進到林德恩的研究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桌上就有許多蛇皮, 讓我感受到他們跟動物的距離是非常接近的。後來進入到標本庫,真的非常壯觀,大多數的動物都是我從未見過的,也是非常難得有這麼近距離觀看牠們的時候,畢竟如果是活生生的動物一定會與人類保有距離,讓我由衷敬佩與感謝台灣有這一群人默默地在守護台灣野生物種。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