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為興趣從零開始 打造新銳發光的舞台

2018/06/02 08:00
3,092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劉燿瑜、宋以安/臺北市報導】藝廊或工藝商店中所見動輒千元的手作陶杯,對於許多台灣民眾來說,很難接受日常用品值得這樣的價位。在工藝價值普遍不被認可的狀況下,較沒有深厚背景的基層工藝創作者,缺少能夠交流和販售作品的平台。「madL文化空間」(以下簡稱madL)不同於其他商業藝廊,不以商業因素或藝術名氣為主要考量,負責人邱子芳希望營造出一個讓所有秉持熱忱的創作家,無論資歷深厚與否,都能展現身手的平台。

秉持策展熱枕 分享美感經驗

位於大稻埕巷弄間,成立於二〇一一年的madL,是負責人邱子芳與陶藝家詹志鴻結合展場跟工作坊打造的藝文空間。空間主要展出新銳藝術家的當代工藝創作,希望呈現新生代的工藝作品,引導一般民眾深入認識當代工藝,讓民眾了解到工藝有別於當代藝術,有更貼近生活、深植於日常中的可能,同時也希望喚起大眾對於工藝品價值的重視。

邱子芳並非美術專業科系出身,她大學畢業後便出國唸書,在台灣幾乎沒有藝術相關人脈,卻對策展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即便策展這麼多年,我到現在都還是土法煉鋼,自己寫信邀請藝術家來我們這邊展出。」在缺少人脈和知名度的狀況下,除了一般徵件的方式以外,madL大部分的展覽都仰賴邱子芳寫信、主動邀約藝術家。有時候甚至以無償、不收展租的方式,詢問藝術家有沒有興趣來madL展出。

「因為我覺得做展覽很有趣啊。」面對為何願意選擇踏入策展工作的提問時,邱子芳如此率真地答道。她認為,只要民眾能因為madL的展覽,讓那些她認為美的作品可以走入他們的生活、給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經驗,這就是她在策展時獲得的最大成就感。

照片

邱子芳講述自己接觸外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策展之心路歷程。 攝影/宋以安

創造展出機會 讓工藝走入生活

當代工藝有別於當代藝術,以創作日常生活中的用品為出發點,並精煉其中的技藝美學。邱子芳說,一開始madL的策展方向,其實是以當代藝術為主要目標,但是在幾次參加藝術博覽會的經驗中,帶去參展的作品都販售得不甚理想。「反正都賣不好,那還不如做自己比較喜歡的當代工藝。」她認為,如果沒有要像一般商業藝廊,以市場商機為主要策展考量,那不如專心推廣可以更貼近生活的當代工藝。

「也許很多民眾很難接受一個手做的陶杯要價千元,但是,這個價錢其實是創作者在付出了大量的心力與技術後該有的收穫。」邱子芳坦言,當代工藝在台灣的困境,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民眾普遍不清楚工藝品需要花費製作者龐大的時間和心力,因此手做工藝品的價格往往難被民眾接受。

在供需不平衡的市場下,許多有心鑽研工藝的新銳創作家,很難找到願意陳列作品的藝術空間,這也是madL努力想改善的狀況。只有當創作者有平台把作品展出,被更多人注意到,讓他們的作品能夠被認識、被收藏,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投身工藝作品的創作。

照片

邱子芳每年會設定不同的策展主題,讓民眾可以接觸到更多元的工藝形式,圖為二〇一七年的織品類展覽。 圖片提供/MadL

支持新銳 增加歷練機會

二〇一八年二月於madL展出的「植 . 林愛誼和王瑞竺雙人展」,是兩位正在日本專攻陶瓷學位的台灣學生所推出的陶器工藝聯展。創作家之一的王瑞竺在大學就讀建築系時,偶然接觸到陶器,因而愛上陶器創作,畢業後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madL的陶藝工作坊,繼續鑽研她熱愛的陶器製作。白天到建築事務所工作,晚上來學捏陶,成為王瑞竺赴日本攻讀陶瓷學位前的生活模式。

「一直很想要有個地方可以呈現自己創作歷程的作品。」王瑞竺表示,一開始和邱子芳提起這個想法時,便馬上得到她的支持。王瑞竺也說,比起之前她詢問的幾間藝廊,鮮少有地方會像madL這樣,願意提供展覽機會給沒有正式展出經驗的創作家。

從作品的陳設方式到宣傳海報的概念設計,邱子芳都會耐心地提供建議,王瑞竺說,很多沒有經驗的部分都是邱子芳一直給予協助。王瑞竺也提到,多虧有madL給予的展覽機會,讓她能有一個更具體的成果經驗,可以回到母校和學弟妹分享創作歷程。

照片

邱子芳會給予年輕藝術家們在作品陳列上的建議,讓他們思考,如何邀請前來欣賞的民眾走進自己的作品中。 攝影/宋以安

老屋翻修 營造展間溫度

除了在精神上秉持著推廣當代工藝的熱情,在空間營造方面,邱子芳與詹志鴻也花了很大一番功夫翻修、打造充滿手作溫度的展覽空間。

隱身在大稻埕巷弄邊間,madL的現址其實是一棟屋齡逾八十年、荒廢許久的日據時期老屋。由於房東長期的閒置,當邱子芳接手這棟老屋時,裡面全是斑駁的水泥和被侵蝕腐爛的隔板裝潢,但也因為如此,在重新翻修時,他們發現了許多埋藏在老屋中的意想不到的驚喜。

翻修期間,他們打開牆面後才發現,屋子內部是充滿歲月韻味的洗石子地和木頭結構,而在天花板上方,甚至還留有一些昭和時代的報紙,被砌在牆角邊。這樣富有歷史感的痕跡充斥在老屋的各個角落,讓邱子芳在翻修時有著如同在淘金尋寶一般的驚喜。

照片

MadL本身的展場空間,充滿日據時代的洋房風味,邊角樑柱間都還能看到昭和時代的裝潢工法。 攝影/宋以安

邱子芳與詹志鴻沒有建築和設計相關經驗,在翻修老屋的過程中,兩人詢問有相關知識的朋友、聽取建議,也自學為屋子的窗櫺裝填上玻璃,並遠從新竹載運木頭,自行打磨裝釘,一步步做中學。就跟做展覽一樣,madL的一切都是土法煉鋼而成,為的就是讓前來欣賞作品的民眾,在觀賞之餘,也能感受到madL藏身在大稻埕老舊城區所散發的歷史魅力。

堅持理想 持續耕耘

「直到現在,很多朋友還是認為我做這個沒在賺錢,不算是工作。」推廣當代工藝的過程中,邱子芳曾有幾度萌生退意,質疑自己為何不能像一般工藝商店一樣,做單純的工藝品買賣就好,這樣子自己也不用像現在,辛苦地維持展覽空間的營運。然而,邱子芳也坦言,自己就是放不下那份對於策展的熱忱。

邱子芳說,很多人認為興趣或是夢想不是工作,但是她認為以興趣和熱愛的目標付出實踐,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為什麼不能是工作?在台灣,從事藝術工作需要一定的經濟門檻,很多藝術家在鑽研創作的同時,都還必須要有一份養得起自己的正職工作,很多人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到工作室繼續創作。對邱子芳而言,能以自己對策展的熱情,支持這些辛苦的藝術工作者,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照片

MadL內部的工作室空間,由詹志鴻老師教導學員們進一步鑽研陶藝,許多學員都是平日上班,周末把握時間過來精進創作技術。 攝影/宋以安

未來,madL除了繼續以策展作為推廣工藝的方式外,也希望能夠透過為期數週、有系統的課程,讓工藝精神深入社區,與民眾直接互動。邱子芳表示,二〇一八年的六月,她將前往花蓮駐村,用當地學校附近的自然植物,製作染布和織布的創作,帶當地小朋友完成一本染織的手做書,讓工藝體驗進入這些孩童的生命中。

採訪側記

實地走訪madL,真的可以感受到展覽空間緊鄰老舊城區,那種洋溢著樸實內斂的歷史魅力。在訪問邱子芳的過程中,著實感受到她的坦率真誠,訪問一開始,她那句:「大家都覺得我在做這個,一定要講得自己好像很偉大一樣,但是其實我就真的只是想做好我自己能做的。」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沒有太多華麗好聽的理想口號,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正是邱子芳與madL一致的目標。

延伸閱讀

新港開台第一村 傳統工藝陶化板頭社區

「1839當代藝廊」扎根攝影教育

舊屋翻新喚起記憶 老木飾品珍藏動人時刻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