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柿子皮環保再利用 染出新價值
【記者林晏寧、鄭喬予/新竹縣報導】新埔鎮旱坑里為台灣柿餅製作的原鄉,每年柿餅產季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柿子皮,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柿染坊將廢棄的柿子皮加工後提煉出柿染料,並開發相關的手工藝品,增加柿子的附加價值,也透過改良創新柿染商品,創造在地經濟。
柿汁染布 打造在地特色
新埔旱坑里因柿餅加工歷史悠久,成為台灣發展柿染的根據地。柿染坊染布教學老師田春蘭說,從學習如何染布到成立柿染工作坊,現在柿染坊已經能量產柿染商品。在染布技藝的學習過程中,有時成品並非預期紋樣,有時會出乎意料,但那不叫染壞的布,而是它「獨一無二」。
柿染可煮染(熱染)、浸染(冷染),也可繪染、刷染,隨著製作方式的不同,呈現各式樣貌。柿汁具有豐富的天然單寧酸與膠質,可使纖維產生極優的色牢度。特色是耐洗、耐曬,時間越久越顯色,其他植物染太陽曬了以後,顏色就會變淡,也容易褪色,但柿染卻不會。
遊客體驗刷染,選好想要的圖案,就能輕鬆製作屬於自己的提袋。柿汁塗上去是透明的,必須要上第二劑才會顯色,小男孩仔細的觀察哪裡還未上到定色劑。 圖片提供/新埔柿染協會
田春蘭說:「柿染是在地產業,也是一種特色,每到柿子季節,人潮都會非常多。我們會有刷染的DIY活動給遊客體驗,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遊客都覺得這一項體驗非常特別,是別的鄉鎮沒有的。」
手作體驗 帶動當地觀光
新竹縣政府推廣「浪漫臺三線,來新埔作客」,並搭配柿染坊DIY在地體驗活動,帶動觀光潮。也有許多社區大學、學校會特地來柿染坊體驗柿染。如果時間足夠的話,田春蘭就會教遊客做煮染,時間有限則做刷染。因為刷染比較簡單,製作時間較短,柿染坊會依據不一樣的客人,彈性調整。
目前柿染坊有刷染、煮染活動,也販售柿染坊自家設計的手枕、杯墊等文創小物。有時也會配合需求,開設特定教學課程,針對教學對象客製化設計課程。也常配合新埔鎮公所舉辦柿染相關展覽,推廣柿染文化。
柿染坊在新埔鎮公所展出,主題為「春吶花開」。加入其他植物染色的柿染布,色彩鮮豔繽紛,如同春天百花綻放。 攝影/鄭喬予
專業人員加入 研發創新點子
柿染坊也與勞動部合作,藉由培力就業計劃,讓年輕世代進到柿染坊學習染布等技藝,同時年輕世代也能用自身專業技能,替柿染坊想出改良方案,創造雙贏局面。柿染坊設計專管吳至航,因為曾在工藝館待過一段時間,對傳統工藝非常感興趣,而染布是他從未接觸過的一塊,因此他選擇從外地來到柿染坊。他說:「我不是選擇這個培力計畫,而是選擇這個工藝,我想嘗試不同的領域,而且我覺得這裡是有發展機會的,它可以有更多創新。」
由於柿染布為大地色系,顏色比較樸實、沈穩,因此出來的產品視覺上都稍有年紀感,比較不被年輕人所愛,但柿染坊計劃統籌梁羽暉認為,染出來的布紋是非常漂亮的,經過設計後,染布可以是很高質感的東西。為了要讓年輕族群喜歡,柿染坊也嘗試加入其他植物,讓顏色變得更多元、漂亮。
加入其他植物染製的柿染布,顏色多元,改變以往柿染質樸的大地色形象。圖片提供/新埔柿染協會
在創新方面,吳至航說:「目前我們跟隨趨勢,設計了響應環保的杯子提袋,也開發許多療癒性商品來吸引年輕客群。」柿染坊目前也準備重新建設臉書和官網,將形象視覺重新整頓,做其他更多的推廣,為傳統工藝找新出路。
未來展望 創設自有品牌
梁羽暉說,除了課程以及DIY活動,未來計畫發展自有品牌 — kirkir,將著重於柿染的手感溫度、環保及友善環境。藉由設計師和工藝師的創作結合,讓柿染布在創作上的質感更加提升。從染布的每一塊獨特性,去展現以柿染布製作的商品為主。開發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產品種類及拓展多元性。
柿子客家話音譯是ki,台語唸起來則是kia,想讓別人好記,所以將品牌名稱取為kirkir,形象較俏皮、活潑。等商品數到達一定數量,將架設平台正式販售。
採訪側記
柿染坊的地處位置較偏僻,剛開始我們還找不太到路,但進去之後田春蘭笑容滿面地招呼我們,在訪問的過程中,感覺她是一位很樂觀、積極的人,也可以從她替我們介紹柿染的過程中感覺到她的熱情。另外,我們也訪問了兩位培力計畫進來的專員,我覺得他們都是很有想法,且各自在某個領域擁有專業的人,訪問的時候,也感覺得到他們真的想要為柿染坊做點什麼改變、創新。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