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之友溫心小舖 精障者的實習二手商店
【記者蔡馨儀、陳玥蓁 / 新北市報導】由康復之友協會附設新莊工作坊所成立的溫心小舖,座落於景德路上。販賣由各界善心人士所捐贈的二手商品,環境清幽寧靜,店內物品的擺設看得出店員們的用心。談到心中所希望營造出的商店形象,店長蔡靜如說:「我們希望可以提供客人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這裡的步調不快,可以沒有壓力的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提供模擬社會工作環境的地方
康復之友協會的成立主旨為提供精神障礙者良好復健的環境,幫助精障者可以重新融入社會,而溫心小舖正是協會下的一個實習商店。溫心小舖的個案負責人楊承文自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畢業,二〇一七年二月進入新莊工作坊,規劃溫心小舖的運作以及分配學員們的工作,並提供工作指導。
實習商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精障者能夠藉由工作訓練找到自我價值,並銜接正式職場。「我希望對於學員們工作上的要求能夠與外面的工作環境達到一致,幫助他們更容易適應真正的職場」,楊承文的眼神及語氣堅定,透露出他對於這份工作的責任與堅持。
獎勵制度 鼓勵學員參與
在訓練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楊承文提到,因為復健的課程並不是強制性參加,因此有些學員參與的次數不多,導致學習成效不彰,因此楊承文一開始就會先和學員溝通在溫心小舖所要培養的能力和責任感。
除了協會發放的獎勵金,楊承文也有自己設立一套獎勵制度,「如果他們表現的越好,獎勵金相對會提高。」規劃這項獎勵制度為的就是鼓勵學員們可以多多參與課程,在工作中尋找自己的價值。隨著學員的狀況不同,分配每位學員適合的職位,提到訓練的成效,楊承文開心的表示,去年就有兩位溫心小舖的學員已銜接到社會職場且適應得很好,看到學員們能重新融入社會感到很欣慰。
楊承文對於溫心小舖的經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並努力實踐。 攝影/陳玥蓁
舒適友善的實習環境
「這裡不像一般的百貨需要時時刻刻緊逼著客人,我們想讓客人不要有壓力的購物,比較像是對待朋友般的對待客人,輕鬆自在。」曾經在服飾店工作過的學員蔡靜如,因為工作經驗較為豐富而被安排擔任溫心小舖的店長,負責督促其他的學員,但面對和過去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經過了許多次的調整與嘗試後,蔡靜如也從中得到了平衡,並琢磨出了只屬於小舖的待客之道。
身為店長,在領導其他學員的過程當中,是否遇到困難,蔡靜如笑著大呼:「當然有呀!有些客人很喜歡殺價,學員不懂得應對這些很『盧』的客人,會很麻煩啊!要教每位學員如何委婉表明我們不二價的原則。」學員們經常和蔡靜如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蔡靜如扮演客人,而學員們模擬怎麼應對,過程歡樂且氣氛融洽。
而提到這樣的實習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學員許苑菱語帶感謝地說:「這裡不僅學到工作的技能,也讓我們更懂得打理自己的生活,讓我有很大的改變。」臉上的笑容與眼中的喜悅,強烈的傳達出溫心小舖不只是一個讓精障者重新銜接職場的實習商店,更是給了精障朋友溫暖的第二個家。
蔡靜如仔細的紀錄店裡的各項帳務,動作熟悉俐落。 攝影/陳玥蓁
夥伴感情如同手足 共同面對困難
由於溫心小舖的學員們不只要學習如何和客人應對,還要學習管理庫存數量、紀錄商品收倉或售出、記帳及報表整理等,因此工作上時常會有互相幫忙合作的時候,有任何不懂或忘記的步驟,就會馬上尋求夥伴協助。一提到與學員們相處情形,許苑菱沒有猶豫地說:「大家感情都非常好,我們都以兄弟姊妹呼相稱呼,就像是一家人一樣!」
雖然內部管理狀況已穩定,但由於溫心小舖所在的位置並不顯眼,「顧客多為附近的住戶,一天的來客人數大約十位,營業額差不多五百元左右就算高了。」楊承文提到實習商店的經營狀況有些擔憂,也試著嘗試網路經營,「我們除了有Facebook的粉絲專頁,也有經營蝦皮拍賣,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透過不同管道來購買商品,對學員來說也是另一種學習以及突破。」
許苑菱關店前認真仔細的清點商品的庫存,每天重複的工作卻不馬虎。 攝影/陳玥蓁
採訪側記
當天和採訪夥伴兩個人在商店看到了很喜歡的書籍,便一個人各挑了兩本書結帳,四本書加起來只需要兩百六十元,我和夥伴正開心著可以用這麼實惠的價格買到喜歡的書的同時,店長和店員們又驚又喜的告訴我們:「今天的業績都靠你們了!謝謝你們!」隨即拿著兩捆全新的衣架說是要送我們當小禮物,當下的我和夥伴感到很感動,他們的熱情笑容帶給我們一整天的好心情。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