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欒樹下書房 喚起閱讀的美好

2018/04/29 20:00
3,11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玟凝、謝汶穎/台北市報導】「希望讓忘記讀書的人,能夠在這裡體會到閱讀的幸福感。」獨立書店「欒樹下書房」總監趙瑜玲說。她期盼藉由書店與餐飲的結合、舒適的閱讀環境及讀者與編輯的實際對話,貼近讀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將平常不愛閱讀的人,帶到充滿書籍的環境,重新感受閱讀時的美好。

堅持實體書店價值 作家轉行書店老闆

走進人文氣息濃厚的溫州街,欒樹下書房巧妙地融入街道的氛圍。欒樹下書房專賣文史哲類、藝術類、自然觀察類及童書,主打「邊用餐邊閱讀」,歡迎讀者把書本拿到餐桌上邊吃邊看。以台灣人對於「吃」的好奇心,讓路過的人們願意在此停留。總監趙瑜玲說:「人家都說出版業不行了,我們自己來行一下吧。」

趙瑜玲本身即是一位作家,著有《逐路細說臺18線: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來》,多次前往當地取材,詳細記錄阿里山公路的歷史脈絡。她也經常替媒體及公益團體撰寫文章,跨足文編、美編及活動企劃。二OO九年,趙瑜玲親自投身出版業,與先生江復正共創獨立出版「典藏文創有限公司」,以販售台灣近代社會變遷及回顧類書籍為主,為日後欒樹下書房的編輯重鎮。

其實趙瑜玲很早就有開書店推閱讀的想法,只是遲遲找不到適合的時機點。直到二O一六年,恰巧路過被老樹、老屋環繞的溫州街,及當地靜謐的氛圍深深吸引。雖然實體書店式微已是眾所皆知,但是趙瑜玲依然下定決心成立欒樹下書房,為實體書店注入新的能量。趙瑜玲堅信,紙本書有它的價值,並不會完全被數位閱讀取代。

趙瑜玲對於書店內的選書,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由於投入出版業已經多年,觀察到許多台灣教育的不足之處。「例如一個現今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他絕對能背出中國大陸的鐵路,卻不了解台灣的鄉鎮,因此我們選擇台灣史相關書籍;又好比哲學應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科學,多數學校卻不會將它列在必修課程中,因此我們將基礎哲學的書目列進書單中。」趙瑜玲希望透過欒樹下書房的選書,來補足教育的缺憾。

餐桌也能是書桌 打造美好的童年

書店剛開幕時,趙瑜玲就發現大多數的人都只是路過,或是評價一番書店的外觀,便直接轉頭離去。於是團隊開始思考,要如何把人帶到有書的環境。最終,欒樹下書房以結合餐飲、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書店,把書本拿到餐桌上邊吃邊看。趙瑜玲說:「那些不愛讀書的人,他們來了等人就會無聊,多少看一點書,這些就是我們要訴求的。」

起初的欒樹下書房並沒有設立童書區,直到趙瑜玲看到假日經常有爸爸媽媽帶著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來書店,喝飲料吃甜點,一待就是一整個下午。趙瑜玲就想到,如果能穿插閱讀在其中,這樣的童年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美好的。趙瑜玲希望,「靜靜看一本紙本書」如此美好的意象,可以進入孩子的童年回憶裡,甚至是養成他讀書的習慣。

照片

欒樹下書房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 攝影/陳玟凝

讓讀者看見編輯 貼近讀者的需求

欒樹下書房將典藏文創時期就設置的編輯部,完整地轉移到書店內。趙瑜玲身為編輯群的一員,有感於讀者經常會關心一本書的作者或出版社,卻從不過問編輯群是誰。「一個編輯的好壞,會直接關係到那本書好不好。」趙瑜玲嚴肅的說。於是她將編輯部裝潢成透明的玻璃空間,與圖書區安排在同一層,讓編輯能夠看到讀者,讀者也能夠看到編輯。

後來,由於書房需要一個空間舉辦讀書會、分享會,改將編輯部移至地下室。不過趙瑜玲沒有因此忘記讀者與編輯互動的理想。如果有讀者問起書的內容,編輯會直接上樓為他解答。趙瑜玲提到,曾經有位年長者向書店反映書上的字太小,難以閱讀。書店才猛然驚覺,閱讀的年齡層越來越高,但大多數的書字都偏小,編輯群勢必得尋求一個改善的方法。

照片

欒樹下書房追求讀者與編輯的實際對話。 攝影/陳玟凝

因為還有人在閱讀 所以我們堅持存在

隨著欒樹下書房的餐飲逐漸打響名氣,也遭受到來自各方的批評。有人說欒樹下明明是書店卻像開餐廳,有人說他們打著獨立出版的名號,事實上是伸手向文化部拿「推動實體書店發展」的補助。趙瑜玲的團隊即使感到委屈,卻仍堅持走自己的路。她笑著說到:「我們會繼續朝著很像一間餐廳的書店,這樣怪怪的樣子,繼續走我們相信的方法。」

相反的,讀者給予的正向回饋,是趙瑜玲及欒樹下書房堅持下去的動力。趙瑜玲提到,有蠻多的讀者主動稱讚書店的選書符合他們的胃口,還有部份讀者提起:「某幾本書原來有這麼好看,當它擺在連鎖書店時,完全沒有注意到。因為連鎖書店的書太多了,一本書如果沒有長期的銷量,馬上就會被下架。」

世上最划算的買賣 名為「閱讀」

營運將近兩年的時間,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欒樹下書房。可是趙瑜玲發現,願意花錢買書的人只佔了兩成左右,這讓她感到非常困擾也非常遺憾。她認為,書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商品,只要花費兩三百元,就能買到一個傑出的思想家腦袋裡一輩子的智慧結晶。「每一本書都值得被珍惜、被閱讀,因為背後都是作者想傳達的思想知識和分享。」店員洪儀娟也說到。

趙瑜玲至今仍然對於書店的生存抱有不確定性,她苦笑地說:「我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究竟是文創在養書店,還是書店在養文創。」不過有件事是絕對確定的,那就是趙瑜玲將會帶領欒樹下書房繼續走下去,繼續走自己的路。如同欒樹一般,隱身在城市的一角,持續淨化空氣。

照片

欒樹下書房將會繼續走自己的路。 攝影/陳玟凝

採訪側記

第一眼看到這家書房的時候,心中冒出的第一反應是:真是文青啊!而書店內的擺設及氛圍也正如我想像,透露出一種氣質的氛圍。每個人都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有的人專心讀著書聽著耳機,有的人則喝著咖啡和朋友聊天。仔細想想,自己也好久沒有真正為了讀書,而在書店待上一下午。能藉由採訪再次回憶當初對於閱讀的熱忱,真是可貴且感激。

延伸閱讀

充滿書香的自然教室 綠書店

夢想藝術園地 雅痞電影文學書店

朋丁 在小小巷弄 存在大大藝術天地

人文書舍 見證與傳遞牯嶺街歷史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