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賞北京市麗聲雅韻古曲音樂會 春江花月夜、鹿鳴、傍妝台、鳳求凰、長相知、秦王破陣樂 、葬花吟 (7部影片)
2018北京文化周之 “享京腔京韻 傳民族心聲” 麗聲雅韻古曲音樂會
時間:2018年4月21日(週六) 15:30~16:30
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北館一樓西側長廊(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主辦:北京市臺辦、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高雄市青溪總會
麗雅樂團簡介
麗雅樂團是由北京麗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文藝團體和文化品牌。樂團以吟、演、彈、唱等藝術形式再現古曲、古詞以及佛教音樂的藝術魅力。傳承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之美德,通過賞心悅目的表演,使人放松身心,遠離浮躁,淨化心靈,升華素養。在缤紛喧囂的文化世界裏,樹立古樂之典範,傳承古樂之精華,欣賞古樂之大雅,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樂團成員均畢業于高等專業音樂院校,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修養,能准確把握古曲的深邃內涵,把一曲曲經典之作演繹的出神入化,給觀衆奉獻出一台精美的文化盛宴。
團長:楊麗雅
楊麗雅,麗雅樂團團長,青年歌唱家,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專修聲樂表演。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2013年獲得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百度賽區民歌組金獎。
其演唱特點氣韻生動、雅正圓潤、含蘊深厚。現潛心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組建麗雅樂團,親自擔任主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有極大熱情,力圖將古典音樂中的"清正雅音"以適當的表演方式予以傳播。用音樂使人遠離浮躁、淨化心靈、傳遞"真、善、美"是她歌唱的目的。
“麗聲雅韻”古曲音樂會曲目
一、《春江花月夜》 琵琶:陳奕如 古筝:伍君瑜 箫:賀小帥 古曲、邱大成改編
樂曲根據琵琶古曲《夕陽簫鼓》改編而成。《夕陽簫鼓》最早見于晚清姚燮的(《今樂考證》一書,而樂譜則最早見於清鹹豐年間《秘傳鞠氏琵琶譜抄本》及1875年吳畹卿抄本。193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會會員劉堯章和鄭覲文兩位先生,又將《夕陽簫鼓》改編爲絲竹樂合奏.並取白居易《琵琶行》長詩中:"春江花朝秋月夜"之緊縮.易名爲《春江花月夜》.並另立十個小標題如下:一、江樓鍾鼓,二、月上東山,三、風回曲水,四、花影層疊,五、水深雲際,六、漁歌唱晚,七、洄瀾拍岸, 八、橈鳴遠瀨,九、欸乃歸舟,十,尾聲。樂曲主題用合尾變奏的手法,多次反複,既表現了微波蕩漾、優美甯靜的春江景色,又描繪了櫓聲急促,波浪起伏之情景。
二、《鹿鳴》演唱:郭煜 伴奏:樂隊 伴舞:戴蔚、王康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詩經·小雅》詞、《自遠堂琴譜》曲、吳華改編
原文: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語譯: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嬉娛任逍遙。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心中樂陶陶。
背景簡介:《鹿鳴》詞出自距今3000余年的周代的《詩經·小雅》,曲調出自1802年清嘉慶七年,刊定的《自遠堂琴譜》。由吳灴傳譜,李廷敬重訂。這是一首帶有宮廷燕(宴)樂性質的歌舞結合的音樂作品。
三、《傍妝台》 演唱:楊麗雅 伴奏:樂隊
填詞:曲鳴明 張維良 先生根據明代工尺譜改編 張姣編曲
原文:心相許,比翼雙飛去,我願與儂,此生不分離,
長天久地情相依,共良辰,惜佳人美景,
三生緣,一段情,紅塵魂夢相伴永不棄,
三生緣,一段情,願不負我心不負卿。
背景簡介:《傍妝台》由張維良先生根據明代工尺譜寫的簫譜改編而成,樂曲由《傍妝台》、《耍孩兒》、《蘇州歌》與《清江引 》四個曲牌組成。具有典型的明代樂曲的風格特徵。此次演出版本由青年作曲家張姣重新編配,加入了人聲演唱,青年作家曲鳴明填詞。
四、《鳳求凰》 演唱:楊麗雅 伴奏:樂隊 伴舞:戴蔚、王康續
朝代:南北朝動亂時期山陰公主劉楚玉及閘客容止之間發生的一系列肝腸寸斷的
權謀愛情故事。 漢·司馬相如詞、《抄本琴譜》曲、吳華改編、張姣編曲
原文: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語譯:有位俊秀漂亮的女子啊,我見了她的容貌就難以忘懷。
我如果一天見不到她啊,心中牽念得像是要發狂一般。
我就像高飛盤旋的鳳鳥,在天下各處苦苦尋覓著凰鳥。
可惜那個嫻靜的美人啊,沒有居住在我那東牆的附近。
我以琴聲替代心中情語,姑且描寫我內心衷切的情意。
什麽時候可以允諾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的相思之情?
望我的德行能與你相配,與你攜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無法比翼偕飛的結果啊,令我淪陷於這情愁而欲喪亡。
背景簡介:《鳳求凰》是漢代的漢族古琴曲。傳說是漢朝司馬相如爲求得卓文君而作的曲子。
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聽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
五、《長相知》 演唱:趙藝宇 伴奏:樂隊
朝代:[漢]樂府民歌、石夫曲
作者:西元201年長沙王吳芮王妃毛萍,由於長年戰亂,夫妻聚少離多。一日,兩人泛舟湘江慶祝吳芮四十歲生日,吳芮望遠山,思念家鄉,回憶起青年時在家鄉河畔聞雞起舞的日子,妻子毛氏吟詠道。
原文:上邪!我欲與君長相知,長命毋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長相知啊,長相知,長相知。
語譯:上天呀!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幹涸枯竭。
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背景簡介:《長相知》出自《上邪》,《上邪》是産生於漢代的一首樂府民歌,爲《鐃歌十八曲》之一,屬樂府《鼓吹曲辭》。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此詩自"山無陵"一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情,充滿了磐石般堅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熾熱的激情。全詩准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新穎潑辣,深情奇想,氣勢豪放,感人肺腑,被譽爲"短章中神品"。
六、《秦王破陣樂》 笙 :馬驍
根據唐·十大娘五弦譜改編、張之良編曲
《秦王破陣樂》是中國唐朝宮廷樂舞。最著名的歌舞大麯之一。最初用於宴享,後用於祭祀,屬武舞(與文舞相對)類。是大唐鼎盛時期的象徵,氣勢不凡。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秦"是其登基前封號。
《秦王破陣樂》是繼周代《大武》之後的又一部歌頌帝王功德的大型宮廷樂舞。從最初的軍歌發展成爲唐代盛極一時的樂舞,它的存在曆經三百多年,在唐代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發展,不僅體現了曆代君王對先王功績的敬仰,也充分說明瞭其音樂的無窮魅力。
此譜在國內已無遺存,但在日本保存有五弦琵琶譜、琵琶譜、箏譜、篳篥譜、笛譜等多種,何昌林將日本所存之唐傳五弦琵琶譜《秦王破陣樂》進行解譯。今天我們聽到的版本是根據唐·十大娘五弦譜改編的笙獨奏版本。
七、《葬花吟》 獨唱:楊麗雅 伴唱:趙藝宇、郭煜 伴奏:樂隊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
原文: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落人亡兩不知。花落人亡兩不知。
語譯:花兒已經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
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麼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着花枝。
明媚的春光,豔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花開時節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裏緊握着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
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裏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豔的屍骨。再堆起一堆潔淨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
願你那高貴的身體,潔淨的生來,潔淨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髒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麼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癡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髮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背景簡介:《葬花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爲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淒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産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此歌曲爲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插曲,作曲家王立平譜曲,歌詞內容有刪減。著重春殘花敗的淒美氛圍和黛玉悲愴的情緒,感人肺腑。
古琴:徐波 笛簫:賀小帥 古箏:伍君瑜 琵琶:陳奕如 笙:馬驍
資料參考來源:讀古詩詞網 - dugushici.com、百度百科、品詩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